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经理人必备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把握说话的分寸与尺度(1)

§§§第1节说话说到位

人与人之间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扭转你的一生。

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吵不完。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却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曾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荣华富贵。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真知灼见,从他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他人,却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第2节怎样才算有分寸

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而说话的分寸取决于与你谈话的对象,话题和语境等诸多因素。

换句话说,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什么叫做“失度”呢?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些在谈话中禁忌的话题,接触这些话题容易导致谈话“失度”,产生不良效果。

随意询问健康状况。向初次见面或者还不相熟的人询问健康问题,会让人觉得你很唐突。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谈论有争议性的话题。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谈话涉及他人的隐私。涉及别人隐私的话题不要轻易接触,这里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个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讲品位不高的话。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

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第3节怎样说好奉承话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镇国之宝”——国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盗贼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决定亲自审问这些胆大包天的狂妄之徒。于是,罪大恶极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国王面前。查理二世看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盗国宝。想到这里,他便开口问道:“听说你还有男爵的头衔?”

“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实地回答。“我还听说你这个头衔是诱杀了一个叫艾默思的人而得来的。”

“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查理二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布勒特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厉声问道:“你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来盗我的王冠?”

“我知道我这个举动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来提醒您关心一下我这个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兵。”“哦,什么?你并不是我的部下!”

“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那你说吧,该怎么处理你?”

“从法律的角度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会有两位亲属为此而落泪。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查理二世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回答,接着又问:“传说中你是个劫富济贫的英雄,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

“陛下,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到处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大家以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

因此,尽管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勇士,但在陛下的权威面前我是个懦夫。”查理二世大悦,最后竞赦免了布勒特。

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此,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讨人喜欢。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滞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些。所以,奉承别人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会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对方听在耳中,感受自然和听一般的奉承话不同。

§§§第4节得寸进尺的策略

说服对方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后,再说服他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把这种逐步接近目标的说服方法叫做“登门槛”术。正像你想进一间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绝,就先说服主人让你的脚踏上门槛,然后再说服他让你的脚踏进门槛内,达到了这个目的,再说服他让你进屋就不难了。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他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他执意不听,干脆下了一道旨意,劝谏者斩!这样一来便没人敢来劝了。

有一个叫孙息的大臣很会逗灵公喜欢,想劝谏灵公但苦于无法开口。终于有一天,他告诉灵公他能把十二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

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孙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孙息也不推辞,就把十二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孙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因为孙息若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杀头大罪。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孙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的好奇心被勾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孙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外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几千年前,孙息利用“杂技”,“得寸进尺”地成功劝阻了晋灵公的一次不义之举。

几千年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种技巧也会具有相当的效力。父母要求爱睡懒觉的孩子起床,先让他每天早起半小时就很容易做到,等他养成习惯后,要求他再提前半小时起床,也就不难做到。而如果一下子让他提早一个小时就比较困难。这实际上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劝说方法。

有时候相反的技巧也会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这与直接提出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小商贩来说是常使用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卖主先是漫天要价,再讨价还价,当他降低价格的时候,人们以为他退却了,便接受了这个价格。而实际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原有的价值意图进行了交易,却让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第5节如何把握与上司说话的火候在社交场上,如何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说话,是人际关系中一门重要的学问。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好与上司说话的火候,我们在前程与事业上的一些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说话不能太无所顾忌。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一定要小心把握。如:“不行吗?没关系!”这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

“无所谓,都行!”这句话会让领导认为你感情冷漠,不懂礼节。

“您不清楚!”这句话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领导说这样的话,后果更加严重。

“有劳了!”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上级对下级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下级如果对上级这样说,后果似乎不太妙。不小心说错了话如何补救呢?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一旦反应过来,要立即就此打住,马上道歉。不要因害怕而回避,应面对事实,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人格和面子,必要时可以再进行说明,而不必要的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

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下不了台,一方面说明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没有面子。

“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另外,过度客气有时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所以应该善于妥善处理,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越容易出错,而一旦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魅力,自然就得不到重用。

§§§第6节怎样处理尴尬

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让气氛骤然紧张、难堪,学会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不仅缓和了对方的紧张心理,让事情得以顺利发展,而且还会让彼此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增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学习使用以下的三种技巧。

变换谈话的气氛

在一个严肃的场合,在场者常常会被一两件突发事件搞得哄堂大笑。这严重破坏了严肃场合的庄重气氛,不利于活动的继续推进。面对这类突发事件,我们应当表现出较强的自制能力,尽量不受其影响,然后拿出一如正常状态下的严肃态度来应付此事,使之成为正常环节中的普通一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次祝捷酒会。

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热烈隆重。

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席上的规矩,捧着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讥笑声。那位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气氛一下变了过来。

稍顷,人人均仰脖而干。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

变换话题的角度

在许多情况下,面对尴尬下不来台是因为思维框定在正常的状态之中。这对事态的发展毫无作用。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对其尴尬的举动做出巧妙、新颖的解释,便可使原本的消极举动具有了另外的内涵和价值,成为符合常理的行动。

有一次全校语文老师来听王老师讲课,校长也光临“指导”。这下可使小王犯难了。他既怕课讲得不好,又担心有的学生回答时成绩不佳,有失面子。

课上,他重点讲解了词的感情色彩问题。在提问了两位同学取得良好效果后,接着提问校长公子:“请你说出一个形容×××的美丽的词或句子。”

或许是课堂气氛紧张,或许是严父在场,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位公子一时为难,只是站着。

空气凝固。王老师和校长都现出了尴尬的脸色。很快,这位老师便恢复正常,随机应变地讲道:“好,请你坐下。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的。”听课者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变换对方的处境

突然间发现别人的失误或错误行为,但当这些失误或错误行为不会导致重大的损失出现时,我们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如常的表情和态度装作不解对方举动的实际意图和现实后果,并且给对方找到一个善意的动机,变换对方的处境,让事态的发展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推进,以免把对方逼到窘迫的境地。

一天中午,汪老师路过学校后操场时,发现前两天帮助搬运实验器材的几位同学正拿着一枚实验室特有的凸透镜在阳光下做“聚焦”实验。他想:他们哪来的透镜?难道是在搬运时趁人不备拿了一枚?实验室正丢了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