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天说话不见得会说话——好口才是一种素质(1)
在人生奋斗之路上,说话无时无处不会出现,用好它可以出人头地、左右逢源。口才水平高,很多机会呼之即来;口才水平低,很多机会闻“声”而去。因为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上,机会总是随着人的愿望和意思而流动的。而表达愿望和意思的基本工具便是语言,那些说话水平高超的人大都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把各种愿望和意思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把各种利益顺理成章地聚拢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可见好口才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成功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
语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语言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为满足表达和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符号性,其初始形成就是说话。
对于说话,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等古语,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借“九鼎之宝”“百万之师”强喻说话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说话的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获胜的三大战略武器,进入21世纪又把“舌头”、金钱和电脑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战略武器。这个比喻虽有牵强之嫌,但也不无道理,起码代表了两个时代的主要特点,而在这两个比喻中,“舌头”(即口才)能独冠于三大战略武器之首,可见口才的价值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掌握口才这个随身携带、行之有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奇武器。
口才,简言之就是说话的才能,是一个人素养、能力和智慧的全面而综合的反映,而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与其他动物有一个最特殊和明显区别,那就是人能说话,并能以语言符号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高尔基在散文《人》中歌颂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眼睛里闪耀着大无畏的思想的光辉,雄伟的力的光辉,这力量能在人们疲惫颓唐的时刻创造神灵,又能在人们精神振奋的时刻把神灵推翻”。人“根据自身的经验创造科学,每走一步都要把人生装点得更加美好,就像太阳那样慷慨地用它的光芒把大地普照——不停地运动,不断向上,迈步向前”。这里歌颂的“人”,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是经过抽象的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是人类智能和勇气的化身。而使其化身于有形,并形成真正力量的因素之一,就是语言。
《论语·里仁》中讲: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到了今天,这种旧的道德规范就不能不受到质疑和重新审视。“敏于行”当然无可厚非,只要这种行有利于国家和大众,有利于别人和自身的进步,可是“讷于言”却与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需要明显地不相适应。良好的口才,不仅是宣传鼓动的需要,还是传授知识、增进人际关系的需要。能言善语,让世界多一些优秀的口才和妙语带来的笑声、赞叹声有什么不好呢?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创建的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谈到,《实话实说》要找到合适的“侃爷”真的不容易。多数人讲话刻板、干巴、模式化、冗长、没有风趣,甚至在学历高的人群中这种现象更突出。“我几乎可以断定,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是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集中在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普遍轻视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而在现实生活中,谋职、合作、讨论、请示汇报、讲课、谈判、争论、吵架,以至打官司,都毫不例外地依赖于口语表达。”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非常强调口才的重要性,他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譬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艺术。”
所以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口说话,而要善于说话,真正能言善语,生活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好的口才代表着一种实力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口才活动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口才的高低、风格,甚至是社会价值。
“口才”一词,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所见。据孔丘门人所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称:“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著称。”正如古时也有将“人才”写为“口材”,“口才”抑或写为“人材”。如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十〉》有载:“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谈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传统,并已充分认识到口头表达在安邦定国、社会交际中的作用。如我们常说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便典出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时代进入21世纪,人们对口才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没有良好的口才,已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之一。从一个人的口才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口才几乎在每一个人的命运里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我们拿面试来说,现在国内外大小公司,已把面试作为人才招聘的必要途径,其中有大多行业尤其看重口试。在这种情况下,“口才”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属于必修课,即使设为选修课,选修的人也很多。因为,现在高校一般不包毕业分配,绝大多数学生根据人才市场需要来寻找职业,在最后一学年,也就是说在学习尚未完成、毕业论文尚未启动或刚启动的时候,他们已首先通过口才叩击着求职的大门,学生们越来越感到口才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并热衷于口才修炼和培养,口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一跃成为当今世界十分走俏的一门学问,而它的前身,或者另外一种形式或分支——演讲学,则是一门更古老的学问。中世纪前的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印度等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演讲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演讲这一形式在先秦的古代社会已广泛盛行。中国传世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尚书》里面就记载了盘庚“动员民众迁都”的演说。这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一篇有文字记载的演说,也是世界演讲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演说稿。此演说稿分上、中、下三篇。中篇为迁都前的演说,上篇、下篇为迁都后的演说。其中以中篇最为精彩,它无论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上,还是逻辑思维的演绎、归纳和情感的发挥上,都相当成熟,真切感人。《尚书》中还有《甘誓》、《汤誓》、《牧誓》等好几篇演讲辞。其中《甘誓》是公元前21世纪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这个地方的战前动员,文字虽简短,却义正词严、气势恢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及其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加上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士”这种阶层的出现。再加王权发生动摇,人们对“天”产生了怀疑,私学悄然兴起,促进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而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无一不是通过学者的辩论和对学生的口授。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名家的惠施、公孙龙等,都纷纷表述自己对治理天下的政治见解和思想,对社会大众进行游说,形成了“百家争鸣”、游说风气极盛的时代。这也是我国古代演讲学、口才学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你的世界是由你的嘴巴建造的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谈话,这话绝不是过分夸张的,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两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的实行,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决心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屑说’……而以‘也许’、‘我想’、‘仿佛’……来代替。”
“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关系,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动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你如出言不慎,你如无理跟别人争吵,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帮助。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话是成功事业的催化剂,它直接关系事业的成败。”
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为多年给首相撒切尔夫人担任顾问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绩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能力和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一句话,为英国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风姿绰约、雍容而不过度华贵、谈吐优雅和待人亲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由此可见,英国王室和政界对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视。
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里,当前无不把会说话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个公司、企业招聘各类人才,都要进行口试。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进行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了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其中有:
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
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
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
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
日本大公司的这些规定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说话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能说会道,才能正确地领悟上级的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一个唯唯诺诺、语无伦次的人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通过讲话让领导、同事、群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你,才能让大家信任你,才有机会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胜任更重要的任务,才有施展才华、事业成功的机会。用好这种催化剂,事业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语言是人类力量的统帅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语言是人类力量的统帅。”意即精湛的口语表达艺术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伟力。
公元前14世纪,商朝明君盘庚用生动质朴、雄辩有力的语言,说服了难离故土的民众,实现了迁都的主张;周恩来、陈毅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善于辞令,口才横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国际金融家萨克斯说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尽快研制生产原子弹,从而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商务谈判时中肯有力的言辞会迫使对方作出让步,或取得共识,以利于达成协议;慷慨陈辞,促成外引内联,就会振兴一方经济。所有这些,都说明通过充分发挥口语表达技巧的口才艺术,能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重视或不懂得口语表达规律,总是会带来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失败。赫鲁晓夫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过一次感情充沛、内容丰富的演讲,但因为演讲最后他激动得几乎忘乎所以,用脱下的一只皮鞋代替手掌在讲台上使劲拍打而使整个演讲宣告失败——粗鲁无礼的体态语,引起全场一片哗然,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有一张美德检查表。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讲话时有傲气,这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觉得它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决定竭力避免说出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我认为’‘就是这样’‘大概’‘或许’……来代替。”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人力量的主要体现。你如出言不慎,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一个人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要使别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决不可露出乞怜的样子。你可以谦逊,但决不可谄媚。你不可单是唯唯诺诺,使人觉得你语言没有动人之处。你发表意见时不可肆意批评别人;更不可告诉对方说你的计划一定成功,如果雇用你,必可使业务发展等语——这只能让对方心里称许,不应由自己说出。自夸必连带着固执,这种态度只会使人厌恶。去访问一个人,把目的简单地说出之后,你就应该告辞。即使环境许可你逗留一些时间,你也应该立刻把话题转到别处。
比如求职应聘,最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资格和能力,不过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是不宜的,只能虚骗一时。如果应聘令你胆战心惊,那么这也许是你深深地明白自己肚子里究竟有几滴墨水的缘故。这时谈话的范围要守在一定的界限内,不要谈办公室的陈设,不要谈对方的一身装束,而且要有一定的时间观念,你必须把你的资格和能力浓缩表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将其交代清楚,所以这时就是检验你所受训练、教育及能力如何的关键时刻。
在工作上,要能胜任并心情愉快,不要摆一副冷面孔,尽量减少情绪上的困扰及不切实际的空想。你可以和同事谈谈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识,谈谈工作上的经验,要诚心诚意,不存任何成见。在一块儿工作的人,必须彼此尊重、关心,互道平安,态度温和,坦诚相待,心中有话,就要直言不讳。
再者,失言是常有的事。不要故作糊涂,或者虚张声势。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认错同样能赢来尊重,而且还会大大增加你说话的力量,使你往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震天下者必震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