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父母面前不谈“老”
现在一谈到事业,总会有很多的矛盾摆在眼前,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负担加重,抽时间去看看父母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却就是难以实现。以前总怕没处去挣钱,现在总怕没处找时间。我们已经无法停下匆忙的脚步,对于这个只需一点点时间就能完成的父母心愿却成了父母的“奢侈品”。
我们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的民族,父母如天地,自古就表现在教育上,不但课本中经常强调,《孝经》之类的书籍也广泛流传。封建时代的官员,遇到父母过世,必会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三年,上至一品宰相,下到七品小吏。可经过“文革”期间大兴的检举、灭亲之风后,亲情、恩情被淡化了。国人的阶级、斗争意识提高了,父母、亲情的地位下降了。
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进一步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感恩、亲情教育,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更富有人情味。不要抱怨社会现实的丑陋,其实每个人都是这现实的一部分。扪心自问:你想拥有的东西真的比父母的恩情还重要吗?有的人很难参透其中的至理,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孝顺父母的机会其实都是自己创造的。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敬老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老莱子,据史料记载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老莱子的为人非常孝顺,是楚国里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总是想着:我今天能活得好好的,都是父母赐给我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父母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我在日常生活上,一定要尽量地让父母高兴。所以他总是把最可口的食品和最好的衣服,送给自己的父母享用。对父母生活上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极尽关怀。父母双亲在他体贴入微的照料下,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一家充满着祥和美满的氛围。
老莱子年过70的时候,父母尚在。他仍然对父母恭敬有加。而且从来没有在父母面前提到过一个“老”字。他知道父母比自己的岁数都要大很多,做儿子的,如果开口闭口总是谈自己老了,那父母不就更觉得自己风烛残年了吗?所以,老莱子总是保持心情温和愉快,让人不觉得他年纪已老,别人认为老莱子的精神十分年轻。他知道,父母永远会把自己的儿女当成一个孩子看待。为了不让父母操心,老莱子还对自己身体的健康也非常的关注。虽然年过70,他还能活泼健康。这也是他不在父母面前示“老”的一种方式。
可以想象,一个年过古稀的70岁老人,他的父母少说也有90多岁了。大多数年近百岁的老人身体都已经比较虚弱且行动不便,甚至耳聋眼花。因为这些衰老,老人家不能够出外旅行游玩,生活比较孤独、寂寞、单调。老莱子想了很久,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计。于是老莱子就到衣橱里拿出小时候的衣服、裤子穿在身上,又把自己的脸涂上红红绿绿的颜色,把头发也结成辫子。老莱子的父母,看到他这个模样,觉得他真是太滑稽了。老莱子又拿来小铃鼓,表演各式各样好笑的动作,二位老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老莱子看见父母开怀大笑,心中也很高兴,因为他的目的总算达到了。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为了让父母高兴起来,在父母面前装出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逗父母开心。可算是用心良苦。
老莱子有一次特别挑选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颜色非常的鲜明。在他父亲生日的那一天,他穿上这件衣服,在父母面前跳起舞来。一边嬉戏玩耍,一边跳着舞步,真是一个“老顽童”,特别可爱。还有一次,宅院的厅堂边有一群小鸡,老莱子一时兴起,在父母面前学起了老鹰抓小鸡的动作。一时庭院里鸡飞狗跳,好不热闹。老莱子故意装成非常笨拙的样子,诙谐搞笑。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经常出一些点子,来逗父母开心。有一次,他挑着一担水,一步一晃地经过厅堂的前面。突然扑通一声,故意做了一个滑稽的跌倒动作。
随后就听到老莱子哭的声音“哇唔!痛死我了!哇!哇!”看到这一情景,“这孩子真是养不大,拿他真没办法了。”母亲一旁说着,父亲则哈哈大笑。老莱子没有把自己当成年老的人,在父母面前,他永远都像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
当今,我们在忙碌的、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对父母的体贴和关心,甚至很少有时间去看看自己的父母。有的人,回到父母家里,好像找到了发泄和抱怨的地方,总是牢骚满腹、精神颓废的模样。却不懂得这样会使父母对你多么的不放心。老年人多是身体虚弱,容易上火。你的坏情绪会影响到父母的心情,从而引起老年人的焦虑不安。有的人,还动不动就在父母面前说:自己老了,干什么都没劲了。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如果做子女的都对生活没有“年轻的冲劲”,那父母面对夕阳时光,又怎能快乐生活呢?我们真的需要像老莱子学习,做一个懂得体贴关怀父母的孝子。为了让父母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老莱子想尽一切办法去体慰老人的心态。他把这句“恒言不称老”理解并发挥到了极致。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仍不被人遗忘,被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