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才能赢:人生不加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人生不加第一框:不要自己输给自己(1)

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但是生活不在未来,我们越是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越会在这种沉醉中让人生中的绝妙机会悄然流逝。不要再犹豫了,让我们先开始有所改变吧,我们真的可以为自己做更多……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去展出,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枝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个方式试试看。他也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他们认为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次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也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现在都换成了赞美的标记。面对同样的一幅画,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那么,这幅画便会满是缺点和失误,将一无是处;而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琢磨、观赏,那么,这幅画便会满是优点和美丽,不仅被认为是天才杰作,还令你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同样的一幅画,打破我们惯常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命运也就截然不同。那么我们的人生呢?朋友,为什么我们不打破那些加在我们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我们人生中的问题呢?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地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是被我们常规的想法所框住了,所限定了,只是从正面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因此,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换角度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个人来讲,也只有换角度,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换角度,才能化矛盾为和谐。就像母亲的唠叨常常让你心烦,但如果你能从中体会到母亲的无微不至、细致入微,此时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唠叨就变成了爱的伟大乐章!

确实应该改变一下想法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他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一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发现这种虫子后,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他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紧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人的思维也一样。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这种思维习惯定势的影响很大。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塌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获得成功。比如,那种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虫子为什么就不能动动脑筋,对自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呢?当然,让虫子摈弃自己固有的习性难免苛求,虫子毕竟是虫子。但是,人呢?

其实,我们总是被自己打败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他发现那只跳蚤还在那里跳。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限制已取消。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已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住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办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都取决于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你可能渺小,也可能伟大,这都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取决于你的心理态度如何,取决于你能否靠自己去奋斗。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被别人打败了,而是自己被自己的失败心理打败了!

宿命往往是我们给自己安排的

大象,它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当一头年轻的野生大象被抓到时,猎手们会用金属圈套住它的腿,把它用链子捆到附近的榕树上。自然,大象会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挣脱,但尽管它做出了巨大努力,它还是不能成功。几天挣扎并且伤了自己之后,它意识到它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它放弃了。从此刻起,这头大象再也没有挣脱过,即使是别人只用了一条小绳和木桩。研究者发现在一种被称为梭鱼的鱼类中也存在僵化的倾向。通常情况下,梭鱼会就近攻击在它范围内游泳的鲦鱼。作为一个实验,研究者们把一个装有几条鲦鱼的无底玻璃钟罐放入一条梭鱼的水箱中。这条梭鱼立刻向罐子里的鲦鱼发动了几次攻击,结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壁上。几次惨痛的尝试之后,梭鱼最终放弃,并完全忽视了鲦鱼的存在。钟罐被拿走后,鲦鱼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处游荡,即使当它们游过梭鱼鼻子底下的时候,梭鱼也继续忽视它们。由于一个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之上的死结,这条梭鱼会不顾周围丰富的食物而把自己饿死。这两个试验是否会给您某些启示呢?当人类也像其中的大象和鱼一样被安排了一个圈套,当他们不能够挣脱的时候,就会选择顺从和视而不见。一位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自己为自己下套,当人们钻进了自己禁锢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类的思想就再也无法自由了。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小把戏终归是小把戏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人,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事有“本末”、“轻重”、“缓急”,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但我们为什么老犯这种错误呢?就是因为人的取巧心理,总觉得事先做不做准备工作都无所谓,结果事情发生了才后悔莫及。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法律笑话?说一位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一次因为打官司问其律师:在我们国家,打官司常常要向法官送礼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找个时间约法官坐一坐或送一下礼。律师大骇,说:切切不可,如果你向法官送礼的话,无论你是否占理,你的官司必败无疑。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当事人,说:“我们的官司打赢了。”电话那头淡淡地说:“我早就意料到了。”律师惊诧地问:“怎么可能呢,法官助理刚才给我打的电话。”中国人说:“我给法官送了礼。”律师跳了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事。”中国人说:“是送了礼,但我在邮寄包裹上写的是对手的名字。”看了这则笑话之后,先是佩服于这位同胞的逆向思维,觉得中国人的确聪明。这种利用自身小聪明所取得的胜利,似乎同时也证明了外国人不比中国人聪明:为什么他们想不到规则中存在着如此大的漏洞。于是人们自得于这种破坏秩序的小聪明,却忽视了他们甚至是广大的中国人都要为这种聪明付出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小把戏毕竟只是小把戏,那位廉洁的法官终有一天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思维和价值取向的人,这种人超越了他对于人性善的认可,使得他必须以更大的精力来研究和对付这类人,虽然只有一个中国人犯规,但中国人的整体信用却集体贬值。

错觉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