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做事之前,先学做人(4)

我们对事物的价值都有一个大致的评价,知道什么是珍贵,什么是微不足道。那么,我们自身的价值何在?热门话题,流行时尚,理想职业,最新潮流……在社会的喧嚣中,在别人的影响下,许多人迷失了自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价值,总是按照别人的看法设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生活在别处”。

一般人总是相信,当他们投身于时下最为热门的行业,就俨然处于社会光环的中心,就会得到权力、地位和财富,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过,等他们花尽毕生的力气追求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自己所追求的很多热门根本不适合自己,或者根本就没有意义,只是炫目的泡沫。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钢琴。说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认真倾听他的弹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都是这些曲子,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面对大家的请求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免得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KingCole)。要不是那被逼无奈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人摆错了位置就永远是庸才。”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荒废了自己的才能。我们现在身处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的运作十分强调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资源,应该寻找最适合我们的岗位,并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份坚定与执著。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望着孩子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孩子,你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

的确,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别指望别人的器重。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拓展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画,许多人看过后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黄色炽热的色彩和充满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凡·高的一生有着坎坷的境遇,他从26岁才正式开始学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学习绘画很晚,而且我的生命很可能也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了,因此要加紧创作。果然,他在36岁就过世了,但是仅仅十年间却留给我们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

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可是英雄的精神和斗志则永远在战斗。

现实告诉自己:“我已经尝试过了,不幸的是我失败了。”其实他们可能没有搞清楚失败的真正含义。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会动摇他胜利的信念;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暂时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用她。

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经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有些人总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这样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连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哲学家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因为受苦的人,必须克服困境,一味地悲伤和哭泣只能加重伤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时,他的体温就会迅速地降低,接着很快就会被冻死。可不是吗?在人生的战场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后再爬起来的勇气,我们就只能得到彻底的失败。

成功是指最终实现了目标,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受到过挫折。成功是赢得了一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斗。

能耐烦才能成事业

做事难,做人更难。难就难在:无论多么简单的事,也会被人弄得复杂起来。

单纯一件事,只要肯下功夫,要把它做好并不难,但一扯上人为因素,简单的事也会变复杂。而依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念以及利益的不同,这事的复杂度也会有所不同,就好比一条绳子打上了千百个结,世上的事多半是如此。

比如公司调整人事,好的位子人人想要,施压的施压,钻营的钻营,这就是打了千百个结的绳子;商人要争取大生意,几年前就开始打通人脉、收集情报、训练人员,每个步骤都是问题,也都需要解决,这也有如打了千百个结的绳子。而要解开这些绳子上的结,要的便是“耐烦”。

事实上,要做好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最需要的是智慧、经验,那么为何在此特别提出“耐烦”二字呢?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固然能做好事,也能解决问题,但若无“耐烦”的本事,则无法做好磨人磨得发狂的事,也无法解决复杂多变、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所以,不能“耐烦”,徒有智慧和经验还不能成就大事。

“耐烦”是和客观环境比耐力,也在和竞争对手比耐力,你能“耐烦”,就不会输。若因不耐烦而半途放弃,那么就先输了,很多在人生竞赛中落后的人都是因为不耐烦,而不是因为智慧不如人!

在工作中往往有一些琐碎而无价值的事,通常是一些不重要的任务或工作,而且报偿低。它消磨你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让你不能处理更为重要且当务之急的工作。琐碎无价值的工作可能是将文件归档、清理办公桌抽屉、日常文书工作或者没有紧迫任务时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那种工作。

如果你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面对每天这些琐碎而无价值的事,是不是会感到厌烦?尤其是在社会中的人,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会不屑一顾。人生一世,谁都不甘平庸,都想成就一番大业,不虚此生。可是这世界上能干事的人不少,成大业的确实不多,究其原因,方方面面,主客观因素都有。比如,要有良好的社会背景,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要有智商、有文化、有修养等等。但“耐不得烦”却是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重要因素。

“要能耐得住烦”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的得失而影响大目标,大事业。“耐烦”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不因小失大。能耐一次烦,便能耐二次烦,这种本事一变成习惯,将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这种“耐烦”的本事,年轻人尤其要能学到,不要说你年轻气盛而“做不到”,那是托词,这里能告诉你的只是:越早学到,越早获益!

至于如何培养“耐烦”的本事,这并无捷径,也没有速成班,更没有补习班可以教,这是个人意志的问题。换句话说,你只要在碰到“很烦”的事时,便告诉自己——要耐烦!然后仔细地、耐心地、不动气地分析该如何做这些事,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慢慢的,你便有了“耐烦”的本事。

不只是做工作要“耐烦”,做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耐烦”——你如果连吃饭也不耐烦,是会噎着的啊!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

成功需要肯定自己,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知你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你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你是否在饭馆吃饭时,饭菜的口味并不令你满意,而你却不敢提出意见,或者退回去,因为这样你怕服务员会不高兴?你是否处心积虑寻求别人的赞许,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未能如愿时就会情绪低落?

有位年轻人曾这样诉说他的苦恼:

每当听到同事下班一块去吃饭、喝酒、唱歌时,他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按个人意愿,他一点也不想去,只希望回家好好休息,看书,听听音乐,静静地享受独处省思的乐趣。但是他知道若是把这些想法讲出来作为婉拒的理由,会被同事取笑而成为笑柄。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模式,在喧闹、放荡、嬉笑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

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之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头被人牵来牵去的猪。

还有一位书生气很浓的青年人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资质他全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过一段艰难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大家都习惯的做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适合于你,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坚持一下又何妨?

一旦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赏成为你的一种需要,并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要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奉献出他们的赞美之辞,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同样,你更容易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了自己不仅会使失去成就自己的机会,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培养实力要靠学习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然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慈爱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红是黑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有一口气呀!”

气球要飞,必须要有口气;人要做事,肚子里也不能空空如也。

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你要问人:“竞争靠什么?”十个人有九个会告诉你:“靠实力。”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实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会自己生长,它就像是一棵树、一盆花;需要你不断地给它浇水,给它施肥,不断地为它补充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学习。

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无不重视学习,也大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