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补益气血扶正固本,由内而外的健康动力(4)

补气血并不是盲目就可以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药物,尽管它们是有益于气血进补,但我们也要正确地进补,否则会得不偿失.如《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入脾、肺经。具补益强壮、补气固脱、补肺健脾之功效。”但人参虽是一种滋补强壮药,但不可人人服人参,药药入人参,唯有虚损时才宜进补,而且人参的类似品种非常多,应用时要注意分辨。

人的血从何而来?其实真的懂得中医医理的人,就能够明白血是从脾胃而来到,人体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把食物的营养精华转化成气血能量。因为脾胃主血,脾胃虚弱就会造成气血不足,要补血的根本办法是需要好好的养护脾胃,好好的吃饭,好好的睡觉。而乱吃所谓的补血的补品不但不会有多大的用处,而且常常事与愿违,让身体受到更大的损害。

这几年中医方面的养生保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个好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了中医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但是因为没有中医药基础常识,并且走入了一些观念的误区,造成了一谈到养生保健就变成了一个字:补!一谈到补就立刻是阿胶、人参、当归的猛吃乱吃一通。药补不如食补,再好的补药也不如每天好好吃饭,并且补药并非人人适合,吃不好可是能要人命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进行合理的进补,否则最好还是在医生的嘱咐下进行为好。

“气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不足”、“气血亏损”、“气血两亏”等,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术语。本文就“气血”一词谈谈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误区。

误区一:满面红光,就是气血好

在中医学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人体的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的正常,比如精气含于内,容光发于外,所以面部显现光明润泽、红黄隐隐。而在临床上,中年人如果总是“红光满面”,很难看出本来的肤色,就要注意查一查自己的血压了。如果血压正常,需要考虑是否肝火旺盛,通常肝火旺盛的人易出现急躁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现。

误区二:脸色好,气色好,就是气血正常,身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气”与“血”两个概念的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某人身体一直非常好,气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人们往往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脸色好,气色好,气血正常,绝不能代表脏腑无病,很可能这些“健康人”的某一个器官就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只是暂时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误区三:身体有疾患,气血一定差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我们日常口头语中的“气血”只是局部概念,说白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仅是单指“血”。比如伏案工作久了会发生颈痛、背痛,老年人常发生腰腿痛等等,从“气血”角度讲,这是局部气血不和、血瘀气滞,甚至血不养筋而造成肌肉萎缩等等,属于局部小概念的“气血”问题。局部的气血概念,不能代表整体的气血概念;局部气血失调,也不能说总体健康出了大问题。

误区四:“气血”就是指气和血,与其他无关

这是人们存在的一个大误区。仅以气和血而言,在中医学中涉及范围较广,名称繁多,概念也不一样,但是气血与五脏六腑,与精、津液等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经常讲到:精与血同病,气与血同病,气与津液同病,血与津液同病。这其中包含着更为复杂的病机。

有些人对补脑、补肾、补气、补阳的药物感兴趣,常常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肾虚、气虚、血虚而大量服用。实际上,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是虚证才用补药,非虚证用补药反而适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亚健康”状态,只要适当休息,调节饮食,是完全可以恢复的。“是药三分毒”,就算补药也不例外,还是不要滥补为好。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就想到一些人参、鹿茸等大补之物。其实,补气并不需要如此大补,真正的补气之物就是五谷杂粮等寻常食品。小米、绿豆、玉米等谷物都是很好的补气食品,而且比人参、鹿茸等更安全、更有益--身体的改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想用那些大补食品一下子把身体补好,是很不现实的,因为虚弱的身体不但不能受补,还会反受其害。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时常担忧、焦虑,内心苦闷。这样的心情很难养出好的气。因为气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反映,只有保持心情的舒畅才能让五行之气运行畅通,精神容光焕发。

人参被喻为补中之王,一到冬天很多人就开始用人参进补,平时为了降火常用西洋参片泡水喝。然而人参虽可强身和延缓衰老,但随意乱用则有害无益,长期过量吃人参要小心 “人参滥用综合征”。

“人参滥用综合征”表现为:欣快、中枢兴奋、失眠、全身玫瑰疹、皮肤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及出血等。曾有人日服人参15克连续12个月,致使过度兴奋、丧失人格、精神错乱。资料显示,曾有老年人口服人参致频发性期前收缩,这是心脏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因此,使用人参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不可长期大量应用。

另外,人参是体质壮实之体,儿童、孕妇等均应谨慎服用。

在中药里,阿胶确实是妇科上等良药,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有些阳虚者服用后,也会出现食欲不振、胃部饱胀,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等症状。

另外,患有感冒、咳嗽、腹泻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等病情痊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

人的胖瘦不同,补益的方法也不相同。

对没有明显疾病而体型较瘦的人,通过进补,增强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增加体重。这些人应以食补为主。对于形体消瘦,能食善饥,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人,出现舌红苦少,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秘结等津液亏耗,阴血不足的症状,应采用滋阴补血的方法。常选用沙参、玉竹、牛奶、鸭肉、龟肉、鳖肉、猪肉等,炖服以滋阴降火,应忌食辛辣燥热之品,以免耗损津液,加重病情。

肥胖之人常出现动则气喘,心跳加快,心慌汗出,容易疲倦等一系列气虚的症状。中医认为肥胖多为气虚,痰湿内蕴所致,因此有“胖人多气虚”之说。肥胖者以补气为主,脾健则水道畅通,水湿运化正常,痰湿不生。依据这一道理,对于肥胖之人,在补气的同时要注意健脾,采用益气健脾的补益方法。

体质强壮的人不宜进补,以免导致阴盛或阳亢,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

形体消瘦,面色憔悴,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等为阴虚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温热类的补品和补药,如红参、鹿茸、桂圆、核桃仁等。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蜷卧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搪、舌质淡、胖嫩、苔闩润、脉迟无力等为阳虚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寒凉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西瓜、龟肉、鳖肉、生地、麦冬等。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为实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补品和补药,以免留邪不出,延长病程。

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肢体酸痛,苔薄,脉浮等为表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补品和补药,以免诱邪深人,延长病程。

发热不恶寒,面红目赤,口唇干燥,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温热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羊肉、狗肉桂圆、核桃等,以免助热耗阴。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手足逆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寒凉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蚌肉、龟肉、鳖肉、西洋参、蜂蜜等,以免助寒伤阳。

唇焦舌燥,咽干,口渴少津或天津,皮肤于燥或枯瘪,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质干红,脉细数等为燥热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燥热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羊肉、狗肉、虾、以免更灼津液。

头重而昏,胸闷,脘痞,腹胀,肢体沉重酸困,甚至水肿,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带下,舌苔厚腻,脉儒等为湿证,这类病证的人不宜服用滋腻性质的补品和补药,如大枣、蜂蜜、老鳖等,以免助湿生痰。

脑力劳动者的特点是体力劳动相对较少,脑力劳动较多,作息缺少规律,工作节奏紧张,睡眠较少,造成思虑太过而劳伤心脾,起居失常而致心肾两亏等。其进补要注意补养心、脾、肾三脏。症状较轻者,可选用粥养的形式。在粥内加人养心、补脾、益肾的食物和药物,既可以有利于吸收,又可以起到三脏同补的作用。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以服用养血安神丸、归脾汤等。

《本草》教你测测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都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脏腑的产物,形成之后又都是各脏腑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气血津液、精任何一种物质有波及其他几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参照。据《本草纲目》记载,看眼睛,看皮肤,看头发等都能测出一个人的气血是否充足。

作为气血是否充足,我们自己也可以对自己通过以下十招作个初步了解:

1、看眼睛: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

5、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

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

寒性体质(阳气不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身体的火力不足,表现为畏寒怕冷、喜暖喜热、不爱饮水或只爱喝热水、腹泻便溏、四肢不温、早晨起来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爱吃葱姜、不喜梨藕、舌淡苔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身体稍虚胖、喜安静独处、脉搏较缓慢(70次/分以下)。

热性体质(阴虚火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热出汗,爱喝水、爱喝绿茶、爱吹风、喜空调、爱吃冷饮,口苦、尿黄赤、烦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目赤、发热、胁痛、失眠,脉搏多较快(80次/分以上),舌红苔黄、面色发红、不爱睡觉、体味较重。妇女月经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实严格属于这两类体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常体质。或偏于热,或偏于寒,或里热表寒,或上热下寒,或忽冷忽热。

气虚证则是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过度而致气的功能减退所致病证。“气机失调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此中又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气闭证”、“气脱证”的不同类型。由于气的运动是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为其活动场所,是通过各脏腑、器官的相应功能体现其存在,因此“气机失调”所致病证是离不开相关内脏的功能障碍。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都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脏腑的产物,形成之后又都是各脏腑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气血津液、精任何一种物质有波及其他几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