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阴阳相衡,让邪火远离你的身体(2)
3.将炖好的汤盛入火龙果壳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
红枣虽补血,经期也要慎用
《本草纲目》记载: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然而选用红枣进补并非适宜所有的女性朋友,如体质燥热的女性在月经期间就不适合服食红枣。
红枣性温味甘,具有补益脾胃、调和药性、养血宁神的效果,是中医处方里最常见的一味药。红枣还含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铁质、钙质、磷质等,对肝脏、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都很有益。
红枣什么时候都能吃吗?不是的,对有些人来说是不能多吃的。在生活中,很多女性认为月经期间应该吃一些温热的东西,例如红枣、阿胶来补血,其实这是很笼统且错误的观点。女性在月经期间有出现眼肿、脚肿的现象,这是所谓的湿重现象,这类女性就不适合食用红枣,因为红枣味甜性温,吃的太多容易水湿积于体内,这样会加重水肿的状况。同样在体质燥热的女性,在经期也不易大量吃红枣,如果吃的过多可能引起经血过多对身体健康有害,还有红枣的制品,由于在加工时候大部分都添加了糖分,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此外,红枣虽然可以经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别超过20枚,吃得过量会有损消化功能,引发便秘。由于红枣中含糖量较高,吃多了还容易导致蛀牙。此外,红枣的表皮坚硬,极难消化,吃时一定要充分咀嚼,否则会损伤胃肠,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因此,月经前应及时调和气血,不能吃红枣等太热性的食物,可以服用一点铁皮枫斗、子排、山药(健脾胃)、当归、藕(补铁)、海带(化痰利尿、通便排毒)。 月经后要滋阴养血,补充之前流失的气血,可以煲一些滋补的汤,例如乌骨鸡加枸杞子等,也可以吃子排、山药、藕,当然最好是能够服用滋阴养气血的中药。同时在此期间也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例如黑木耳、黑豆、黑鱼。
但红枣也有着很高的营养和医学价值,我们该怎样食用它呢?科学的方法,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饮用,下面我们来介绍:
女性在经期,如果出现月经量过多、气血虚、体虚乏力、头昏等症状,可以在经期刚刚过后,适当进食一些阿胶和红枣,以达到补气养血的作用。食用量依各人情况而定,症状严重者,可连续食用两三天,症状较轻者食用一两天。但如果出现血热、血色偏黑、便秘、口干舌燥、月经不通畅等表现,则不宜食用这两种食物,否则易加重症状。
水中人参,滋阴去火的良药
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具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滋阴去虚火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能解渴酒、利小便、壮阳、收痔。
泥鳅亦称“鳛”,又叫“鳅鱼”,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1、烟酸、铁、磷、钙等。其中,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精子形成作用,可以调节性功能,因此,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泥鳅还是一味良药。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泥鳅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补益肾气,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阴去虚火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药品。
泥鳅也是儿童的天然药品。已为人父母的可能都经历过孩子睡熟后出虚汗的状况,这时,就可以给孩子煮泥鳅汤喝,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可以一周吃2~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具体做法是:取泥鳅3~4条,按照上面的方法洗净后,放入油锅内榨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汤就可以了。
既然泥鳅有滋阴去虚火的功效,当你上火的时候,不妨尝尝泥鳅的美味。那怎么做生泥鳅才能吃的干净吃的放心呢?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的介绍。
1.泥鳅买回来后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养上一周,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才可食用。
2.将泥鳅破开后,将泥鳅的头、肠子去掉,在流水下冲洗几分钟,彻底洗干净后再在干净的砧板上剁碎,生泥鳅没有任何异味,可以直接生吃。
3.生泥鳅不能多吃,毕竟寒凉,只要火消了就不要吃了。一般来说,肝火旺的人只吃1~2条就能消了肝火,量很小,是不易患上寄生虫病的,如果吃了3~4条生泥鳅后还是虚火大,就不只是肝火的问题了,说明内热大是身体里的寒湿重,经络不通引起的,就不要再用生泥鳅祛火了,这时候要用各种祛寒湿的方法,再配合食疗补血,火会慢慢消除。
4.泥鳅的生存环境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污染,尤其是脏水中生长的泥鳅,不仅容易寄生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等病原体,还会沉积重金属。我国就曾经出现过吞食活泥鳅而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所以一定要注意生吃泥鳅的潜在危害,不要贸然尝试。如果要吃泥鳅一定要彻底清洁和加热,充分蒸熟,千万不要害怕破坏所谓的活性成分而不进行消毒和烹制。
泥鳅是很好的美食,吃了它不仅滋阴去虚火,而且味道鲜美,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下面就介绍几道泥鳅的美食。
1.老锅泥鳅
选用上好泥鳅,以洋葱辣椒等作为配料。用大料调制后再用生铁锅烧制。大火烧,小火收,最后用铁干锅盛起出锅。
2.生姜泥鳅汤
泥鳅250克,姜5克,植物油10克,盐3克,白酒5克。
做法:先将泥鳅放在水中,滴少许植物油在水中,使泥鳅吐出泥土。再把鱼切好洗净,下油锅煎至呈金黄色;用适量清水和酒,以慢火蒸煮,至汤呈现奶白色,加入盐、白酒调味即成。
3.手撕泥鳅
主料:泥鳅 辅料:香菜,泡椒
调料:花椒粉,葱,姜,老抽,白糖,醋,料酒,鸡精,食用油。
做法:将泥鳅放入水中加入几滴油,让其游动自然除去泥垢,排尽肠内杂物,再剪去头部和内脏,洗净沥干用酱油、料酒涂抹表面和内脏;坐锅点火放油,油6~7成热时放入泥鳅炸至外表起脆壳捞出沥油;锅内留余油放入葱姜、泡椒丝煸炒出香味,倒入泥鳅、酱油、白糖、盐、高汤待锅开时,加入醋、鸡精收干汁,撒上花椒粉淋入香菜即可出锅。
食用“发物”须知的禁忌
发物是“诱发、引发、助发”某些疾病的食物。《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会,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因此,食用这些食物一定要小心。
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发物这类食物,在古医籍中虽描述生动、形象、具体,但从概念上讲尚缺乏系统、完整、准确的理论阐释。一般多习称为辛热物、海鲜物、腥发物等,其致病具有发热、发疮、发毒、动火、动风、助湿、生痰、动气、积冷和发痼疾的不同的特点。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
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
总结起来,发物一般分为七种类型:
1.动火发物。多具辛热燥烈之性,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姜、椒、蒜、韭、芥、羊肉、狗肉及卤制食品、煎炒、油炸之物。素体热盛,阴虚火旺,诸热所致病症不宜食用。
2.动风发物。多具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内风亢逆,邪毒走窜。如海鲜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牛乳、鸡蛋、蘑菇、木耳、茄子等。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痈疔疖、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痹证等不宜食用。
3.助湿发物。多具胶着粘滞、肥甘涩腻之性,能阻脾、助湿、恋邪。如大枣、面食、肥肉及甘甜滋腻诸物。湿热病、黄疸、淋证、痢疾、带下、疟疾等忌食。
4.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冬寒菜、苋菜、莴笋、柿子等。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泄泻、冷痛、阳虚水肿等不宜食用。
5.动血发物。多具活血散血、作用峻烈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慈菇、胡椒、羊肉、狗肉、菠菜、烧酒等。各种出血性疾病,崩中漏下、痔疮、月经过多、吐血、咯血、鼻衄、皮下出血、尿血等病症忌食。
6.动气发物。多具滞涩阻气、固硬难化之性,能壅塞气机,妨碍脏腑运化功能。如黑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豆类及某些瓜果。食积、诸痛、症瘕包块等实证患者不宜。
7.动病发物。多具较强刺激之性,能诱发痼疾,突发诸症,常受一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鱼、蟹、贝、蛋、蘑菇、椿菜、木耳、苋菜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
按发物的来源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葱、蒜、韭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主要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獐肉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发物确有引起发病的情况,但食用发物不一定发病,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比如生痰性发物,如牛、羊肉,配上萝卜利湿化痰,就可以不至于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如能配上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就可制约其热性,让疾病不“爆发”出来。
那么,该什么情况禁忌发物呢?当食物易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就要忌口。在吃饭时,当所吃食物的作用与药物产生的作用一致时,就会减弱、抵消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从而妨碍疾病的治疗。如《本草纲目》记载:“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鲋,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李时珍说得很有道理,如食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枯梗等忌食猪肉,鳖甲忌苋菜,地黄、首乌忌葱、蒜、萝卜等。
当食物对病后调整康复不利时也要忌口。大病初愈,消化力弱,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疾。如鱼、虾、蟹、贝、椿芽、蘑菇以及某些禽畜肉、蛋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又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后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油腻厚味之物。
同时,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
疾病类型不同,需要忌口的食物也有差异。具体如下:
1.皮肤瘙痒病少吃韭菜。
2.肝火旺别吃公鸡肉。
3.易过敏少吃海鲜。
4.中风要禁热性鱼。
5.呼吸系统疾病忌羊肉。
6.口腔溃疡少吃香菇腐乳。
《本草纲目》教你如何去除身体里的邪火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多篇关于去火植物的介绍,这部医学圣书会怎么教给我们有效去火呢?本文作详细介绍。
萝卜驱邪热气
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极力推荐,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驱邪热气”。
为什么李时珍这么推崇萝卜?古人的饮食完全是靠天吃饭,不像现代人,能随时吃到这么多反季的寒凉蔬菜和水果,而且当时科技不发达,体力劳动较多,易产生内热,而萝卜顺气、理气、消内热的作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比用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对身体的伤害要小得多。
冬天更应该多吃萝卜,因为人们在冬天里的饮食多以温热为主,易上火,而萝卜特有的消食、化瘀、理气的作用能消解食物的火性,同时又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吃萝卜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在现代社会里,大量降温设施的运用,各种寒凉食物的长年食用,使人们体内的寒湿特别重,如果过量吃萝卜,对身体的作用就是寒上加寒、虚上加虚。
老人、身体虚弱的人以及孩子最好还是少吃萝卜,特别是已患有头、面部疾病的人,就不能再吃萝卜了,以免加重病情。
去火良药蕲竹
另外,《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种去火良药——蕲竹。蕲竹药用有清热、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入药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
蕲竹是湖北蕲春县主要特产之一。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因为它产在蕲地,其性能状态与一般竹子不同,故名蕲竹。
金银花解毒消火
金银花,又叫银花,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称其“凌冬不凋”,冬天人都冻挂了它都不掉。
据《本草纲目》记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治肿毒”。多用于清热解毒凉血,亦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对外感风热引起的身热头痛、心烦少寐、神昏舌绛、咽干口燥等都有一定作用。还可以凉血止痢,对热毒痢疾、下痢脓血、湿温阻喉、咽喉肿痛等有解毒止痢凉血利咽之效。
草莓能补血兼去火
《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去火,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因为它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宜春季养生食用,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季第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