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真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留住人才的方法

抚慰你的员工

所有员工都难免有伤心的时刻。培养一种富有同情心的文化,随时给予他们帮助。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精密变压器公司的人事福利部经理妮丽道出了她的不幸。

“我父亲死于主动脉瘤,当时我在一家纺织公司担任质量控制审计员。上班后,上司走过来对我说:‘对于你父亲的去世,我感到难过。’然后再没任何其他表示。即使人们看到我,也都没什么表示,真是太缺少人情味了。上司希望我一上班就把个人情感抛在脑后。而同事给我的感觉是,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情绪低落,你会让他们受感染。而且我因工作时失声痛哭遭到训斥。

“即使人力资源部门也是冷眼相待。我想星期五请一天假,去给父亲立墓碑时,和我谈话的那位女士说:‘希望你找人处理这种麻烦事。’当时,我母亲没有工作,在未收到保险赔款前,我必须负起全部的责任,仅这件事就够我难受的了。

“于是我决定辞职。上司问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告诉他,事情太难应付,又没人帮忙。我说我已承受不了。对此他颇感意外,无法理解我的感受。”

妮丽的遭遇绝非特例。很多企业往往轻率地回避了这些事。它们之所以会失去像妮丽这样的宝贵员工,绝非偶然。其实,经理人不应将员工的悲伤视为扰乱工作的消极因素,而应将其看做是一个人们重新调整自我来摆脱不幸、重建健康关系的自然过程。

作为经理人,你要有能力创造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使你能清楚辨认出人们悲伤的几个阶段:震惊和抗拒、愤怒、愧疚、沮丧、接受和恢复。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直到哀伤者接受现实并振作起来。

整个的恢复过程取决于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比方说,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幸是自己的孩子早逝。毕竟,我们不想自己的下一代会先我们而去。失去孩子,就失去将来;失去伴侣,就失去现在;失去父母,则失去过去。另一方面,很多失去亲人的人最怕他们的亲人被淡忘。所以,尽管你觉得不自然,但笨拙的关心总好过漠无反应。

经理人如果学会了解悲伤周期各阶段的迹象,就能帮助失去亲人的员工渡过痛苦的难关。在震惊和抗拒阶段,失去了亲人的员工可能会处于一种麻木状态,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可能会一头扎进工作以逃避痛苦。

在愤怒阶段,他们可能会责怪死者弃他们而去,可能会冲着无能为力的医生发火,责怪他们没能留住其亲人的生命。同事的无心之语也会招来他们粗暴的对待,他们可能还会埋怨同事要求他们举止如常或者对其痛苦不闻不问。

他们被似乎无尽的悲伤压垮后,会变得沮丧。特别是逢节假日、生日、亲人的周年忌日时,他们的日子格外难过。融融的家庭团聚中,再也见不到挚爱的身影,触景生悲,痛上加痛。有些员工会选择这些日子请假,以悼念亡魂。作为上级,对此应灵活处理,而且要留心员工有无生病,是否郁郁寡欢及其外表在这段时间有何变化,是消瘦还是变胖。

亚利桑那州渥太华大学的助理教授兼劳资关系项目主任鲍勃说,工作环境中所缺少的环节是,找出悲伤员工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找出如何充分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并帮助员工恢复其原来的正常生活。

“多数企业认为,员工失去亲人是件麻烦事,对他们表示同情已经仁至义尽,他们最好尽快把丧事处理好,”他解释说,“经理可以帮助员工及其家人到企业外部去寻求帮助,使员工重获心理平衡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参加一些互助团体。人力资源部要教育员工,人们并不只是在亲人故去的那一刻开始感到悲伤。”

所以,经理们需要改变对死亡和悲伤的看法,明白悲伤随爱而来,是一种深沉的情感。这为我们阐释人生意义、工作的价值观念和目标,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部要重新审视企业和社区的资源,才能更明智地管理工作中的悲伤情绪,从而使人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华。给予员工时间和自由,让时间抚平他们的创伤,使员工从失去挚爱的痛苦中重新振作起来。丧失挚爱固然沉痛,只要经理人富有同情之心,对员工的痛苦表现出应有的关心、灵活性和尊重,就会使员工备感安慰。一旦他们从悲伤中振作起来,把个人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就会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

员工忠诚的价值

在创新制胜的知识经济时代,你是否意识到员工的忠诚奉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模式对使企业成功已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你的关键资源存在于你的员工的头脑中。唯有切实了解员工的期望和需求,发展新型的员工与企业关系,才能让员工释放出,而不是被挤出他们自己的能量。下面将介绍几个建立新型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关键因素。

新型的员工与企业关系更像是一种双方互相给予的关系。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帕林公司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员工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效果上。以前,一般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赢利和竞争市场等全局问题一般都不太了解。现在的企业都在与员工共享业务和财务信息,并且给他们的工作方式更为具体的指导。

所以,有几个影响员工忠诚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了解多少?他们对企业的成功能否有直接的影响?能否明确他们的职责?

总之,员工需要得到管理层的切实支持,而不是空泛的承诺,管理层应给他们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信息。他们很希望了解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每个人对此都模棱两可,员工与管理层间的关系就会破碎。

“显然,现在的员工都明白这些,”帕林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说,“但是这也会带来更消极的结果,即他们是否了解企业内影响他们的事情。”

调查发现,人们总觉得自己在努力工作,但并不总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勤奋。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感到他们企业内的员工“推卸职责”。随着工作负荷和压力的增大,员工感到需要保持住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业绩。因此,如果同事工作中三心二意,而他们的上级对此毫不介意,他们就会很愤怒。

执行副总裁柴林哲说:“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经理人成为业务领导者,他们的主要作用将是激励员工,然后躬身退开。”员工期望的是能鼓励和指导他们,尤其是同他们经常保持良好沟通的经理人。

不断的沟通有助于支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波音公司洛迪恩分公司的员工与交流副总裁傅莎美说。她说,该公司到2016年的远景目标是成为“世界上火箭推进器、空间动力和高能激光系统的最佳供应商”。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制定了两条确保成功的措施,它们分别是确保公司股票价值的增加与成长和培养积极参与、致力奉献的员工。

洛迪恩公司计划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赢得员工的忠诚奉献:使员工加强合作;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任务;施行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通过培训和开发促使员工个人成长和能力的提高;认可个人和团队的贡献。傅莎美解释说,全公司内的每个工作群体都必须对自己的成功负责,制定远景支持计划,并实施季度检查。公司每年制定领导期望计划。1998年,公司培养领导的活动主要围绕着领导艺术、质量文化和持续学习等主题。

在新的员工忠诚奉献规则中,一个有趣的内容是员工与经理人、经理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重要。员工愿意留在团队内,不会接受其他单位的聘用,是因为他们与上级建立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他们担心在其他单位无法建立这种关系。

所以,企业越是及时而充分地加强员工与其上级之间的交流,员工对整个企业的归属感就越强。毕竟员工每天都要上班,而且与之接触的是他们所在的团队,而不是别的什么。因此,企业越是加强和调整这种密切关系,员工与其上级间的合作就会更加趋向牢固。

员工都愿意为企业的成功尽心竭力,都渴望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成功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显示它们的优秀,如媒体、员工调查、基准借鉴、国家及地方奖励等。

昂恩全球咨询公司下属的诚信研究所所长斯达姆说:“我们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充满信心时,他们会更积极地为公司工作。他们认为公司将成为全球市场上的赢家。”

而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的领导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在电脑和办公设备业方面,太阳微系统公司是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厂家之一。但是该公司并没有安于现状,公司领导推出了世纪之交公司新形象的远景规划。

“太阳微系统公司的方向业已确定,”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柯乐萝说,“员工对变革表示理解,并愿意接受工作的转变,在整个太阳微系统公司,每个员工都可以发扬创新精神,并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

美好的远景通常会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今天的员工更希望被委以驾驶火车的重任,而不是坐在火车上到达目的地。因此很多企业管理专家认为,在驾驭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让员工参与越多,企业就越能迅速地达到目标,而且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共享胜利成果。

做到这点的一个关键点在于为变革提供场景和支持。对很多员工来说,企业重构或合并等变革使人感到好像是企业按动了“快进”键,会致使企业的发展失控。除非员工能了解实际发生的一切,否则,他们将消极对待。

昂恩公司的专家建议,为了使任何变革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你需要了解手下员工的期望,为员工进言创造机会,支持并奖励员工在改进工作方面发挥创新精神,还要改善沟通,尤其是企业变革状况下的沟通和交流。

医治“公司健忘症”

“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即使我们所有的资产被大火毁于一旦,但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我们就可以迅速重建我们的公司。”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充满自信的公司领导总是这样说。然而他们始终回避不了这样一个难题:当你的人力资源在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中享有盛名时,你的公司人才也极可能成为其他公司觊觎的对象。当眼睁睁看着你的手下的优秀员工接二连三被别的公司挖去,你的得力的干将转眼之间成了强大的、必须严加提防的对手时,你对于你的“最重要的资产”的自豪之情可能会荡然无存。

一个公司由硬件、软件和“湿件”(或“人件”)组成。硬件和软件存在着“折旧”的问题,而“人件”却存在着“折新”的问题。当公司被迫招募新人来代替因跳槽、退休等原因而离开公司的员工时,新手显然缺乏老手在公司的业务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大量隐性的知识(各种在长期的实践中习得的专业技能)。公司必须为新手们(无论他们受到多么良好的正规教育)支付有形和无形的“学费”,这就是说,公司在获得所谓“新鲜血液”时不得不付出隐性的但常常是巨大的劳动力成本。

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指出,公司的资产有80%是无法量度的。当这些无法量度的资产流失时,你很难测算出公司受到的损失有多大。隐藏在员工中大量不可言传的知识被称为“组织记忆”(Organizational Memory,简称OM)。一个公司的组织记忆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公司健忘症”(Corporate Amnesia)。在当今员工的工作任期明显缩短,跳槽率激增的情况下,即使是那些致力于积累性成长的公司,也非常容易患上“公司健忘症”。

对于可以量度的20%的资产,公司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而其余的80%资产却处在一种游离的状态。当公司的资产以难以移动的土地、厂房、大型机器和生产线为主转变为以无重无形、可以被员工存储在大脑和电脑中随身携带的资产为主时,好的管理就是对这些难以量度的资产进行量度和管理。管理的底线是“心中有数”,但一个对80%的资产熟视无睹的管理者从一开始就降到了底线以下。

好的公司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不犯或很少犯同样的错误。而糟糕的公司就是那种不长记性的公司。在这些公司里,管理者和员工常常遇到的大量难题其实由来已久。

因此,企业必须找到一整套管理方法,使得组织能够从它过去的经验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企业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方法,留住那些在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员工;而当企业实在无法留住那些员工时,尽可能留住那些可能被他们随身带走的无形资产。

ERP、CRM等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员工自己所了解的但是不愿透露或不可言明的知识记录和存贮下来,使公司免受“健忘”之苦和“健忘”之灾。公司因此而不再只是拥有十个“一年的记忆”,而是拥有一个“十年的记忆”。

不过,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防治“公司健忘症”。问题的解决有时只能靠特定的制度和文化来保证。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团队(由CKO负责)把公司的记忆吸纳到公司技术性的记忆库——公司的数据库;通过制度和文化,知识管理团队把公司所急需的知识存入另一个非技术性的记忆库——现在员工的头脑中。

从制度和文化上扩张、强化企业的记忆库的最重要手段当然是不断创新留住人才的方法。

美国一些大公司尝试利用公司内部便携式头衔,把可能发生向外的跳槽转化为内部跳槽,鼓励员工在内部创新企业,在充分拓展员工的创造空间的同时,抑制了员工“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冲动。备受被“挖墙脚”之苦、被戏称为“总经理摇篮”的台湾IBM,为了扭转大量“失血”的局面,推出了一系列化离心力为向心力的措施。针对公司内部人才过度竞争演变为内斗增多、缺乏沟通的局面,公司提出了以沟通回归基本的人才管理战略,要求部门主管至少花50%的时间和下属沟通,并且以实施“小周末”——鼓励员工在星期三穿便服上班)等方法,逐渐改变了“蓝色巨人”,过于强调严肃、正规的企业文化,减少了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给员工造成巨大压力。这有效降低了跳槽率,而且让一些带“枪”投靠竞争对手的员工回到IBM。

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记住:企业的成功系于企业的智商,而记忆既是智商的重要成分,也是智商的其他因素的基础。良好的记忆,使企业思路清晰,动作敏捷,而良好的记忆依靠经验丰富的员工。

给员工不走的理由

如今,员工的流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优秀的人才,时刻面临着更好的机会或待遇,如何能让他们安下心,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很多经理人的心病。人才的流失,是许多经理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但对此你能做什么呢?要想让员工不走,作为经理,你能给出什么理由呢?

1. 设立高期望值

斗志激昂的员工喜欢迎接挑战。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高标准的目标,他们就不会选择离开。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位管理顾问克雷格说:“设立高期望值能为那些富有挑战精神的精英提供更多机会。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高要求,为他们创造新的成功机会。”美国密歇根州一家医疗设备公司施萨克公司深谙此道。该公司要求各部门利润年增20%,没有一点可商量的余地,“成功者热爱这种环境,”该公司外科部人力资源副总裁布莱克说,“人们都希望留下,希望获胜。”当然,采取这种做法与公司文化也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拥有积极向上文化的公司,这种做法容易取得成功。

2. 经常交流

员工讨厌被管理人员蒙在鼓里。没有什么比当天听说公司前途无量,第二天却在报上读到公司可能被吞并或卖掉更能摧毁一个公司的士气。解决办法是,公开你的账簿。泉域公司正是这样的。该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不到7%。该公司行政总监斯塔克说:“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利随时查看公司的损益表。这能让他们明白他们对公司利润有何影响,例如一位需自行购买工作用品的看门人能看到他的支出如何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变化。”

要是企业不想那么透明,也有很多其他交流办法。卡耐基顾问公司行政总监莱文每6周就会给世界各地的办事处捎去录像带,要求他们录下员工就公司方针向他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公司一些具体决策所要求的解释。

3. 授权、授权、再授权

员工最喜欢这种授权赋能的公司,至少惠普公司是这样认为的。公司负责台式电脑的美国市场经理博格说:“对我们来说,授权意味着不必由管理人员来决定每一项决策,而是可以让基层员工做出正确决定,管理人员在当中只担当支持和指导的角色。”

4. 提供经济保障

从很多人对金融市场和公共基金等一窍不通,只得自己为自己安排养老费用。他们从现在起就得找人帮助。

很多企业即使不提供养老金,至少也会在员工的黄金年代给他们一些现金或股票,霍尼韦尔公司允许其员工拿出15%以下的薪金投入一个存款计划,同时还允许员工半价购买等值于自己薪金4%的公司股票。另外,员工能在公开股市上购买霍尼韦尔股票,而且免收佣金。这项政策旨在使所有霍尼韦尔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份。如果员工是当家做主的,就与公司和公司的未来休戚相关了。

这能帮助员工肯定自我,如果公司理财有道,就能培养一批有高度自信心的员工,人们往往在感受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感到自信。他们希望这种关心能用金钱或无形的方式表示。只要他们感到你在关心他们,他们就会跟随你,为你苦干。

5. 教育员工

在信息市场,学习决不是耗费光阴,而是一种现实需求。大部分员工都意识到,要在这个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非锐化其技能不可。一家促销代理商爱森公司为其员工开设了一间“午间大学”。其中设有一系列内部研讨会,由外聘专家讲授,涉及的课题有直接营销和调研。此外,如果员工想获得更高学历,而这些学历又与业务相关,员工也能取得好成绩,公司会全额资助。

该公司的行政总监杰弗里说:“我们将公司收入的2%投入到各项教育中去。员工对此表示欢迎,因为这是另一种收入形式。知识是放权的另一种形式。”

惠普公司允许员工脱产攻读更高学位,学费全部报销,同时还主办时间管理、公众演讲等多种专业进修课程。博格说:“我们通过拓宽员工的基本技能,使他们更有服务价值。有些人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需要提高公众演讲能力。他们在这里能学到这些。也许有些人来到我们公司时没有大学文凭,但他们可以去读一个,这样就更具竞争实力了。我们愿意资助他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