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培训的方法
麦当劳经理的成长历程
麦当劳公司的培训为我们招揽优秀人才提供了一项重要法宝。
麦当劳公司于197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开设了第一家餐馆,开始进入法国市场。短短的12年之后,它就成为一个遍布30多个城市由100多家餐馆组成的庞大体系。如此发展速度和规模,需要有一个成熟而稳定的中级管理阶层。在麦当劳,这个阶层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的。那么,麦当劳是如何把一个毫不起眼的毕业生培养成优秀的管理者呢?
在麦当劳里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切从零开始,脚踏实地。炸土豆条、做汉堡包是每个麦当劳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脚踏实地从头做起是在这个行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这里,从收款到炸土豆条直至制作各式冰淇淋,每个岗位上都有可能出经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法国麦当劳公司实行一种快速晋升的制度: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如果工作出色,可以在18个月内成为餐馆经理,可以在24个月内当上监督管理员。
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每个级别都有经常性培训,相关人员只有积累一定数量的知识和经验,才能顺利通过阶段考试。公平的竞争和优越的机会,成为麦当劳吸引人才的法宝,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来此,施展自己的抱负。
首先,一个有文凭的年轻人要当4~6个月的实习助理。在此期间,他们以一个普遍班组成员的身份投入到公司各个基层工作岗位,如炸土豆条、收款、烤牛排等。在这些一线工作岗位上,实习助理应当学会保持清洁和最佳服务的方法,并依靠他们最直接的实践来积累实现良好管理的经验,为日后的管理实践做准备。
第二个工作岗位则更带有实际负责的性质:二级助理。这时,他们在每天规定的一段时间内负责餐馆工作。比起实习助理,他们要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如订货、计划、排班、统计等。他们要在一个小范围内展示他们的管理才能,并在日常实践中摸索经验。在进入麦当劳8~14个月后,有文凭的年轻人将成为一级助理,即经理的左膀右臂。与此同时,他们肩负了更多更重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在餐馆中负责一个方面,他们的管理才能受到很大的锻炼。这样,离他们的梦想——晋升为经理,已为时不远了。有些人在首次炸土豆条之后不到18个月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达到这梦寐以求的阶段前,他们还要去芝加哥汉堡包大学进修15天,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机会,也是实现目标的最后一跃。芝加哥汉堡包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也是国际培训中心。它接待来自全世界的企业和餐馆经理,既教授管理一家餐馆所必需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又传授相关的实践经验。
应该承认的是,这个制度不仅有助于工作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成为麦当劳公司在法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极富魅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吸引了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加盟。
此外,麦当劳公司有一个颇具特色的规定:如果人们没有预先培养自己的接替者,那么他们在公司里的升迁将不被考虑。麦当劳公司的一项重要规则强调,如果事先未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无论谁都不能提级晋升。
这就好像一台机器中的很多个齿轮的转动,每个人都得保证培养他的继承人并为之尽力,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声誉和前途。这是一项真正实用的原则,麦当劳公司因此而成为一个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大课堂。在这里,缺少的绝不会是人才。
成功和有效的员工培训和培养计划,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加了企业凝聚力,不论是多么优秀的员工,企业都负有进行培训和培养的责任。培训和培养不仅仅局限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主要的重点应当是企业员工的岗位再培训。这不仅能提高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对员工其他技能的培训,还是对员工潜能的进一步开拓。
麦当劳公司的培训卓有成效,而且颇具特色,成为招揽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法宝,不仅为麦当劳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公司带来好的名声,并为企业界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培训,要不要收回投资
培训,要不要收回投资?
有一种现象特别普遍,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被培训的员工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经过培训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这种提高没有在工作薪资和待遇上获得相应的体现,当他认为自己在企业的薪酬情况低于同行业同能力人才平均水平时,就会考虑“跳槽”。
而企业方则认为,公司付费让员工参加培训,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肯定,是一种激励措施。作为回报,员工应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才对。出于对员工培训后流动的顾忌,有些企业减少了对员工的培训。即便是进行培训,培训机会也会向较稳定的高级经营层倾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普通员工和骨干员工的培训机会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
作为管理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员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对企业的贡献有所增大,员工自然会想到的薪酬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自然就会有加薪的要求。
当员工找到人力资源经理要求加薪时,人力资源经理很可能会告诉他:培训是公司安排的,培训费用也是公司支付的。培训使你增加了对公司的贡献,是培训的必然结果。另外,公司为你付费培训,使你增长了工作技能,这本身就是公司对你工作的肯定和回报。
员工则认为,培训作为公司的一种投资,并非投资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产生效果的。公司选择我进行培训,是因为我的业绩突出并且有继续增长的潜质,而我也如公司所愿提高了工作业绩,这和我付出辛苦的劳动是分不开的。多劳应该多得,加薪也是正常的。如果员工与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就会增加员工的流失风险。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收回它的投资之前,很难满足员工加薪的要求;而员工由于也付出了心血,很容易想到要提高薪酬。另外,员工对受训后可能增加工作量的预期,也促使员工要求提高薪酬。
上述分析是从企业内部来着眼的。实际上,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受训员工可以很方便地将自己的薪酬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同能力员工进行对比。如果低于普遍水平,受训员工很可能就会将自己要求加薪的期望,转化为要求加薪的行动。
作为企业,如果没有收回培训投资,那么这项培训就是失败的。如果企业一直无法找到有效收回投资的途径,企业会倾向于减少培训或者不进行培训。所以,制定一套有效收回投资的培训政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企业培训投资回收策略,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培训前收回投资
即在培训开始之前,从员工薪酬中扣除培训费用。培训前收回投资可以最大地降低企业的培训投资风险,并且会迫使员工主动参加培训。比如在制定企业的薪酬政策时,可以将员工薪酬的一部分划为培训费用。这样员工的薪酬水平越高或者员工在职的时间越长,这部分培训费用的积累就越大,员工的培训机会就越多。这种政策还保证了骨干员工在培训方面的优先权。
另外,企业还可以将员工年终奖励的一部分划为培训费用,在第二年培训时使用。这样做可以保证企业中业绩突出的员工优先得到培训。
2. 培训时收回投资
实际上,企业普遍采用的试用期制度,就可以理解为一项企业在培训时收回投资的政策。由于在试用期期间,员工还没有足够的技能和经验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企业要通过岗前管理培训、岗前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等培训方式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尽快地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试用期薪酬与同岗位正式薪酬的差异就是新员工为试用期培训所支付的费用。
如果某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岗位要求差距过大,那么企业就需要增加对该员工的培训投资,所以在试用期内,该员工的试用期薪酬可以比其他试用员工更低。
3. 培训后收回投资
培训后收回投资是很多企业的常用做法。最常见的形式是,企业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在协议上明确规定,受训员工只有在企业工作满几年后,才能离开公司,否则必须按比例补偿企业部分培训费用。
全面品质学习——灌注企业细胞
强大的成功的企业是建筑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学习上的。
企业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拥有一个能执著追求、不懈学习的组织就是一条很有效的道路。企业不仅只是通过学习,更要建立全面品质学习,才能为持续、稳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将他的第五项修炼聚焦在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但他的理论在付之于实践时仍然有不足之处:他停留在第五项修炼,或者说只强调系统学习。事实上,当你与操作员谈话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系统的概念,同时此概念也与他们日积月累的经验相去甚远。在第五项修炼的基础上应该发展“第六项修炼”——全面品质学习。
全面品质学习的主要要素是什么?
全面品质学习需要头脑思维方式的改变。传统上,企业组织总是先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一般是由行政总裁首倡并确定下来。然后由高级管理层拟定使命说明来进一步将这个长期目标具体化。经理人随后将这个目标传达给员工。这一切听起来很顺理成章。事实上,效果并不好,当这个目标沿着命令链层层向下传达时,它往往会为渐渐“退化”甚至“扭曲”。人们会忘记先前说过的一切,并很快依然我行我素。
理想的方法是要先行动起来。行动成功之后,人们的行为自然就会随之改变。然后高级管理层就可以坐下来,写好体现远景目标的使命说明书。
日本的“5—S法”是引发行动的好工具。5—S是由五个日本词语组合而成,翻译过来就是结构化,系统化、净化、标准化和自律化。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将一个工厂或者部门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你可以通过5—S法达到这一目标。5—S是行动导向的,并且确实需要组织中每个人的努力。
大部分企业都非常欢迎组织学习这种理论。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理论在实践方面会变得越来越迟缓。人总是过分拘泥于日常工作,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则更为严重。那时的人们感觉,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将学习撇在一边。人们总误以为学习不是一件紧迫的事。不过仍然有一些组织在不断学习,而且是迅速学习。
微软公司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非常好的例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宣传新的观念。
如今,我们看到企业变革的节奏已经加快。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把握机遇或是摆脱其他快速学习型企业的竞争威胁,就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如果意识不到企业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必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落人尘后;而那些起而从之者必将成为竞争的胜出者。在促进组织学习过程中,你应扮演什么角色?
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身作则。在关键时刻或是面临关键任务时,你必须树立榜样,表现出决不动摇的坚定意志来。
学习需要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如果企业采用全面学习,你就要为员工做出表率。你一定要让每个员工看到,他们的上级每天在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如此一来,其他员工迟早会效仿。现在,你的任务已不再是发号施令,而是展现出学习的能力。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往往只顾头不顾尾。他们只会一味去适应工作而不是去注重学习。应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无论环境如何,绝不能畏惧,应该继续学习。请牢记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忠告:“组织中决不应存在恐惧。”
要使学习确实有效果,个人培训与团队学习就要互为补充。在同事中共享经验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成长。当然,这种情况只有组织具有一定的架构时才会发生。学习过程的规划必须是自上而下的,然后才是自下而上地让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
弹性工作以及外包等趋势是如何影响企业组织学习的?这种趋势是否会与组织内部、外部的学习产生不协调,并最终对企业不利?
这一切都归根于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外包需要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合作关系,和婚姻有点类似,在这种情形下,这种学习必须扩展至供应商。否则,一切都会白费。外包以及其他趋势都不应该阻碍学习。外包应使得学习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外包供应商也许可以从他们客户的其他客户身上获得经验。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经验,使其他组织受益。
体验式培训,值得一试
别具一格的管理培训课程培养参加者的创造力,并挑战他们的忍耐极限。
如果你觉得在水中游泳或玩大块拼图游戏似乎是一种奇特的管理培训方式,那你显然是少见多怪了,至少是你没参加过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培训一般由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实施,IWNC公司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这家体验式学习公司专门培训员工“跳出框外思考”。它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日本设有办事处。其课程安排通常为期3天,并在一些偏远的地点举行,如在位于中国长城脚下的乡村、杭州西湖边上或静谧且风景如画的香港大屿岛上的培训学校。该公司不会在乎淡无奇的酒店空调会议室举办讲座,既不使用投影仪,也没有生动的电脑图表。
“我们采取的是体验式培训,让人们在培训中展现其真实的行为”,该公司中国办事处总经理布朗说,“我们采取辅助技巧,协助参加者分析、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行为,并带回到他们的工作场所中。许多参加者都是工商管理硕士,而且一般都是非常精干的年轻人。但他们缺乏交际技巧、主动性及创造性。这些是他们所受教育没有提供的。”
一般每个培训小组由自管理层往下的多名成员混合而成,这是个优良组合,每个人的穿着都很随意,乍一看没人能知道谁是上司。
另一重要条件是培训地点应远离工作场所。美国汽巴公司香港染料部经理西蒙斯对此深有感触,他在6月之内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80名员工参加了IWNC课程。他说:“没有电话搅扰,甚至没有移动电话,简直太妙了。”
通常情况下,IWNC课程是企业更大培训项目的重要部分。诺基亚的中国公司在12个月内分别举办了4次IWNC课程,对象是新招聘的员工,旨在让他们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及承诺。
虽然这些管理技巧源自西方,但这类培训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适用而且受到了欢迎。另外,培训练习活动的失败比成功能教给人们更多东西。
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一家跨国石油公司想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取市场份额。但它的四个独立的中国办事处却没有共享的目标,没有采取一致的提高销售额的方式。在IWNC看来,解决方案就蕴藏在一个1小时的练习中。练习使用的道具包括橡胶手套、一条绳子、一个弹力橡胶管及放在水桶上的一杯水,水桶则放在一个大绳圈内。
布朗解释说:“练习的目标是将杯子(代表顾客)从水桶(代表竞争对手)上移开,运用所提供的道具(创造性和主动性)将杯子安全移到圈内的四块小木板上(企业的服务中)。
“你不能进入圈内,只能使用那些工具。这个练习意在表明,如果你不小心对待顾客,你就会失去他们的忠诚,即洒掉此处的水。我们鼓励学员使用商业用语来替代道具的原来名字。
“在这种练习中,每个人必须精诚合作,具有战略眼光。你不仅要接受现状,还要与他人共享信息并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就像从事商业活动一样。”
在IWNC的客户看来,其中的挑战在于参加者将水杯挪开是对他们各自工作场所的恰当比拟。这意味着要创建各种框架,秘书或一线销售人员能渐渐把握做好业务的观念,或创造使员工可以畅抒己见的氛围。
“这些培训活动及建立团队的方式简直太有意思了,”布朗说,“人们喜欢他们的培训地点和玩的游戏。但活动研讨以及研讨如何反映日常工作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辅助者,我观察了大量细节,然后向组织者反馈他们下次如何能做得更好,他们按着做了。”
IWNC的其他训练是针对突破个人局限的。对西蒙斯来讲,这种突破就是在攀登荡来荡去的绳梯时克服对爬高的恐惧。在IWNC举办的第一期培训课程中,他只能爬三级,但在随后的课,他爬到了顶端。汽巴公司在设计IWNC公司课程的框架时,其准则是团队协作和冒险。
“学员虽然感到紧张,但不怕丢面子,因为失败了也没什么,”西蒙斯强调说,“这更像是在说‘我要试试’,并向你的恐惧挑战。”
像IWNC公司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公司已大量出现,它们设计的培训获得企业的广泛欢迎。这种创新的培训形式,在促进员工交流合作方面成绩斐然。
不培训才会产生问题
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不培训会产生所有问题。
星期一:“切伊尔·鲍莱思·阿什顿答应你,如果你调到她的小组,她今年就会送你去参加三个重要的培训班。对此,我真的十分佩服。不过,你真的就会凭这个原因离开我们吗?”
星期三:“维尔达,如果事情就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去给纽莱先生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们真的不能在本周结束时向他交出报告。一定要让他知道我们是愿意这么做的,可鲍利斯是唯一懂得该怎么做这种表格的人,而他要到下周才回来工作。”
星期五:“基特,你原定下个星期二和星期三参加的文字处理培训,恐怕得取消。因为你一走,我们的人手就不够用了。”
把上面三个事件压缩到一起,这些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得如此频繁。但是,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高,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1. 工作群体失去了一位员工,因为他不能在此获得新技术的培训机会。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培训已成为员工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器,如果管理者不能为他的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那么相当于把优秀的员工推出门外。
2. 工作群体不能为客户及时作好一份报告,因为只有一个人懂得怎样处理这一类的表格。更高层次技能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3. 一位员工没能获得他所需要的培训,因为工作群体太忙了。这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工作群体太忙,是因为它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而那位经理由于不能将员工匀出来进行培训,又使得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了。
总而言之,未能对员工进行提高将会使你陷入恶性循环。也许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说,企业的所有问题或大或小地会与缺乏良好的培训有关。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让员工们参加做手头工作所必需的培训,让他们得到必要的提高,为接手要求更高的工作,获得更好的职位作准备。
怎样来做这件事呢?特别是在工作群体已经因为缺乏培训而捉襟见肘时,你该怎么办?你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意见:
1. 优先考虑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高
你自己最清楚该优先考虑什么工作。但很多时候,培训和提高常常被认为不是那么紧迫而被撂在一边。
只有你才能改变这一状况。你可以为员工培训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应该安排出多少时间呢?必须对培训和提高作出安排,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如果有必要的话,与上司就培训量进行协商;最后制定一份培训计划表,让员工有一个准备,这样,会使培训定期化制度化。
2. 帮助员工制定个人提高计划
很多公司都有精心准备的个人提高计划方案。你可能就参加过这样的工作。把员工们召集起来,要求他们参加到这个过程中来。这样,他们既能找到自己目前在做工作时需要得到的培训,也能找到职业进步所需的提高机会。
在这之后,要与每个员工见面。和他讨论他所需要得到的培训与提高,这将会大有裨益。或许你们意见相左。你应该花些时间来想想自己和员工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呢?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然后,把培训与提高列出来,并尽量列出培训与提高的阶段。这份清单,你们都应该留底。
3. 让员工们尽快将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的工作中去
把一个人送去参加他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里都用不着的培训,这可不会有多少好处。尽量这样安排培训:让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马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是保证取得成功的培训结果最为有效的方法。
4. 尽量多地进行交叉培训
工作群体不能为纽莱先生做好表格,是因为鲍利斯没来上班,而他是唯一懂得如何建立这种表格的人。要是你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交叉培训,今后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这里,你得依靠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段。大多数员工都热切希望学会其他工作,如果这能使他们的工作更有意思,能使他们为提拔做好准备,情况更是如此。
举个例子,有一个经理与所有的下属达成了一个协议:如果他们能在星期五中午之前完成自己一周的工作,他们就能利用星期五下午接受高薪工作的交叉培训。结果,不仅每个人都在星期五中午前完成了工作,而且部门的缺勤率也要比对照群体低得多。
培训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培训本身也几乎总是一个不完整的答案。但几乎任何问题在得到完全的解决之前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十分擅长培训与提高,手下最好的员工经常得到提拔——一位经理因此而广为人知,这是常常出现的事情。另外,即使这位经理在想留住最出色的员工时,可能会遇到麻烦。但在录用替代者时,你却会有特别强的竞争力,人们都会乐意来为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