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入门篇——心理学是什么?(2)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较大的贡献。但其不足是,它们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另外,它的一些原则究竟是否能适用于心理学的全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 弗洛伊德究竟说了些什么?——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和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一直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成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为,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因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的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从儿童到老年纵向研究人的心理——皮亚杰学派

皮亚杰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人类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主要是因为有机体内的同化和异化两种机能的协调,从而使得有机体与环境取得了平衡的结果。

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在皮亚杰学派以前的各个学派,都是停留在成人正常的意识或病态的意识,以及行为的横断面的研究上,而从未由儿童到老年纵向地、全面地、发展地去考察、去研究人类的智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因此,皮亚杰学说对心理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心理史上的一个空前创举,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认识论,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同时,对其他一些学科如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对环境特别是对教育的作用估计偏低,对人类智慧的结构化有些牵强、武断。

■ 生理机制决定心理活动——神经生理学派

神经生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探能进行研究。例如,对脑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化学物质的研究;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对大脑的记忆过程的研究,等等。目前国际上有相当多的学者,包括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他们有的甚至不惜放弃原来已研究多年的课题转而投入对神经生理的研究中。

德国解剖学家加尔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观点;法国生理学家弗洛仑斯用精确的切除法研究了人脑,发现了脑机能的整体性;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患“失语症”的病人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了左侧大脑皮层专管“语言”的机能区域的存在;德国医生弗立奇以及法国生理学家形齐格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而发现了大脑皮层上的专管人体肢体动作的“运动”机能区的存在;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微电极探查大脑皮层得到了更精确的机能定位,并首次发现了“记忆”机能区的存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柯贝通过对记忆的研究发现,记忆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的触突变化储存在中枢神经的大片网络上的,这种储存是扩布性的,很像全息照相;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通过长期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和逻辑等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空间形式、音乐和艺术等形象思维;瑞典生物学家海登在生物学上的DNA和RNA的发现之后,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RPJA是记忆物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教授休贝尔和威塞尔通过脑电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细胞还有进一步的分工,有的管看线条,有的管看角,有的管看运动等,这项研究于198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前,国际上的神经生理学研究非常活跃。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神经生理学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开人脑这个“黑匣子”中的秘密,从而最终彻底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在奥秘。该学派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 意识支配行为——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一般认为,该学派的奠基者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认知心理学是在行为主义失败,而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

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他们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基本上博采了几大学派的长处,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认知心理学已表现出来的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而集中于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 从古到今,一气呵成——心理学大事记

约公元前510年 孔子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前450年 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人体由四根(土、水、火、空气)构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赖于身体的特殊构造;身体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异。

约公元前429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认为生活和心理活动都是灵魂的功能,也都是机械的作用,认定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的存在。

约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恩培多克勒的人体四根说发展为人体四液说,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他将心理疾病分为狂躁、忧郁和痴呆三类。

约公元前380年 古希腊的柏拉图承认物与观念两种现象,观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为感官观察的结果。这是心物二元论的基础。

约公元前350年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五种感觉的理论和三条联想律。误认为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他著有《论灵魂》。

约公元前320年 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约公元前260年 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主张“性恶沦”,注重“化性起伪”,所著《劝学》、《解蔽》、《正名》等专篇,对学习、认识人性和思维等心理问题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约公元70年 王充著《论衡》,其中论述有关感知觉、思维、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学思想

约公元100年 刘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与其鉴定问题。

约公元500年 范缜著《神灭论》,阐明形神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