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效学习方法(2)
成功和失败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当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时,应该把握机会加以自我检讨——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善和加强,如何修正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调整错误的角度,使我们朝一个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而不会始终在原地踏步。常常不断地检讨、思考,不仅将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加以调整、改进、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对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扩展。
6.与家人朋友及周围人多分享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很多东西学会之后,如果只是自己运用、自己得到、自己发展,只能运用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身上。知识应该不断地传播运用,才能改造或改善一个更好的社会。这是一个靠学习能力决定高低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可以胜出。无论我们在学校受过多少教育、不管是什么贫富贵贱的家庭背景,只要能够学习,都有机会独占鳌头,前瞻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把所学会的东西不断地分享,分享知识的速度越快、分享知识的人数越多,能带给别人的影响也越大,领导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循序渐进学习法
人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未知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书本知识,当然也有其深浅、高低层次之分。间接吸取知识必须与其直接的认识过程相一致,读书一定要注意书的深浅程度和层次性,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按照自己已有的认知程度,选择适宜的书籍、文章阅读,由浅入深,从低到高,一步一步地学。读书须掌握尺度,掌握步骤,无论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还是读社会科学的书都要先读初级的,再读中级的,然后才能攻读高级的。
循序渐进,还要适量。一般地说读书的分量不要过重,一次不要读得太多。初学一门知识,初读一种书籍时,进度要放慢些,切勿贪多求快。
前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赶车却未曾把货捆结实的醉酒的车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奖他走了很长的路程。”同样的道理我们读书可不能像醉酒车夫那样,只顾快读、多读,而不管到头来的实际收获如何。
1.循序渐进符合认识规律
直到今天,循序渐进法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为学习必须由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按照知识的结构体系和个人的接受能力,有层次、有步骤地向更高的知识层次发展。循序渐进法正好符合了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因为任何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感性向高级理性发展,最后形成一个严密的有顺序性的体系。同时,循序渐进法也是符合人的认知的发展规律的。人的认知是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由现象上升到本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具有顺序性。因此,循序渐进法是由知识的有序性和人的认知能力的层次性决定的。只有按照规律进行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循序渐进法反映了“序”和“进”的统一,学习必须保持“序”和“进”的相对统一,即按照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和人的认识过程与认知能力的规律进行。
从名称上看,一般来说循序渐进法应该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从最基础的相关知识入手,逐步把我们带入深层次的学习境界。运用循序渐进法时也可以采用循环学习的方式,即当你对各个部分的知识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后,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缺点是趣味性差和学习成效慢,特别是学习初期往往要靠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当然了,一旦入门真正地掌握这种方法后,这些缺点也就自然消失了。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法一旦完成,其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我们已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际应用(包括创意)中自会有一种八面逢源的感觉(这可是真正的辛苦换来的)。
2.循序渐进记忆法的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这一原则曾经是数世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因为新知识是通过它们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取得了地位而获得的。新知识的掌握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安排学习时就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积累才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向学生出示一系列几何图形,要求甲组按图形顺序记忆,对乙组只提出尽可能多地记,没有提出按顺序记忆的任务。结果,甲组学生平均记住图形的70%,乙组学生只记住28%。很多科学家也都谆谆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打好基础。还记得第一个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教导吗?他说:“我对我国有志于科学的青年有什么祝愿呢?首先,循序渐进。我一说起有成效的科学工作这条最重要的条件时,就不能不感情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在未掌握前一项时决不要开始后一项。但是,切勿成为事实的保管员。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奥秘,持之以恒地搜寻支持它们的法则。”
循序渐进记忆法是在不断复习和巩固已识记过的内容的基础上,以累进的方式逐渐扩大记忆量,以记忆更多的内容的记忆方法。
3.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方法可用于各门知识的学习。具体做法是:把要学习、记忆的内容分成A、B、C、D、E等部分,先学习A部分,记住后,再学习A、B两部分,记住B部分后,再学习A、B、C三部分……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边记忆边复习的目的,直到掌握了要学习、记忆的全部内容为止。于是学习者始终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
4.循序渐进法的优点所在
循序渐进记忆法是一种慢中求快的方法,其特点是学习、记忆过程的重复。这从表面上看似乎多费了些时间,但它有很多优点。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找出材料的顺序。顺序的排列,一般是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难度大小确定的,但有时也可根据看问题的不同角度、阐述问题的不同层次而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各部分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的特征,这是很重要的。
如记忆英语单词,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单词的先后记忆,最终达到全部掌握单词的目的。先假设如果学生对某一单词能说出它的所有汉语意思和用法,那么本单词对他来说就是最简单的。如果能说出它的部分意思,就把它定义为中等难度的词。如果不能够说出它的任何意思和用法,就把它定义为最难的词。记忆的顺序是由简单到中等,中等的记住以后,再记忆最困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一部分最困难的词就变成了中等难度的,在以后的记忆中,困难的不断地变为中等的,中等的不断地变成简单的,最终所有词汇都变成自己熟识的词了。这是第一层面上的循环。
另一个层次上的循环是,在记忆中等难度和困难的词时,可以将单词按一定的标准分组,规定第一天记忆第一组,第二天记忆第二组,第三天记忆第三组,复习第一组,第四天记第四组复习第二组,
(1)它能使学习过的东西在头脑中巩固下来,形成牢固的记忆,并且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避免记了新的忘了旧的,解除了后顾之忧,因而能有效地扩大记忆成果。
(2)运用循序渐进记忆法还有助于记忆内容的前后衔接,避免各部分记忆内容脱节的现象,从而形成对一个识记材料整体的完整记忆。
5.在平时学习中做到循序渐进要注意
(1)要勤。
知识的增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眼勤,处处留心;又要手勤,不怕麻烦,诸如做笔记、做摘要、抄资料、制卡片、搞剪贴等。平时不论读书报、看电影、参观访问、与友人谈话,都要做有心人,一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随手记下来。积累知识光凭脑子不行,要代替脑子储存起来,由脑子指挥应该储存哪些信息,也由脑子取舍哪些信息现在不用,哪些信息现在可用。
历史上勤于涉猎、随时随地积累知识的趣闻轶事何止万千。中国唐代青年诗人李贺,经常天一亮就骑驴出门,身上背着一个锦囊,遇有所得,就用纸记下来,投入囊中,晚上回家,就把它整理成诗。他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大放异彩。俄国作家果戈理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把他所听到的或者见到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俚语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记录下来。有一次,他和朋友上饭馆,饭菜都摆好了,他还在埋头抄写一张菜单,而且一边抄一边赞叹:“太好了,太有用了!”这份菜单后来被他用在一篇小说里。
(2)要广。
学贵博而能专,因为各种知识是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的,掌握的知识越广,就越能左右逢源,豁然开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没有极其丰富的园林、服装、医药、诗词等知识,他能绘制出那么瑰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吗?奠定经典力学理论基础的牛顿,倘若只懂得伽利略的物理学,而不精通开普勒的天文学,他能提出牛顿力学三定律吗?所以,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突破,除了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外,还要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3)要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正好说明了这第三个要点。积累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锲而不舍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贵的是持有恒心和毅力。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当印刷工的时候,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正在印刷、装订的书刊,又利用与书铺学徒熟悉的关系,从那里借书看,抓紧业余时间攻读,多年一直如此。后来又自学了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终于获得了各种丰富的知识,成为电学巨匠。
(4)要理。
既然积累是为了用,就不能光是看、抄、摘,还必须加以整理。注意及时整理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有助消化,而且便于查找,要用时一翻就能找到。如果乱麻一堆,不能分门别类,就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如何整理、归类,可以因人、因学科不同,采用各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联想学习
所谓联想,就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心理学认为,联想实际上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成为了人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成为学习的一种方法。学习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越牢固。经常地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可以增强学习效率。
1.运用联想法进行学习的步骤
(1)运用接近联想。
就是由于客观事物在空间上接近、在时间上同时或相连续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
(2)运用类似联想。
就是由于客观事物在现象或本质方面有相类似的地方而建立的一种联想。
(3)运用对比联想。
就是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着对立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
(4)运用因果联想。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尽量想办法使新知识和自己头脑中原有的东西联系起来。
2.联想法的八种分类
在实际中,运用这些联想的步骤运用可以得到多种联想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八种:
(1)故事联想法(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故事联想是最简单的联想,就像看电影一样,只要看过电影的剧情,就能回忆电影的细节。的确,电影的情节应该比书本的知识容易记,除了电影有声光画面外(听觉记忆+视觉记忆),丰富的故事更是快速记忆的关键。
【联想举例】今天如果我需要别人帮我买电池、马克杯,同时连贯成一个故事呢?我们这么练习,比方我现在录音机的电池快用完了,未雨绸缪,我就先到商场买些电池,买电池时碰到一个朋友,所以就一起到咖啡厅用马克杯喝咖啡,然后朋友跟我说下星期一定要找机会买票坐火车去桂林看看。在这个过程当中,整个剧情包含为什么要去买电池,碰到朋友的过程中用漂亮的马克杯喝咖啡,然后朋友建议我买火车票去一个风景好的地方旅游。
(2)图像联想法(visualization association)
如果看到一个男孩子,刚好他的相貌有一点像影星汤姆·克鲁斯,起码会记得,和汤姆·克鲁斯差不多,他的个子不高,而且蛮帅的,他笑的时候有酒窝,眉毛是浓浓的,然后总是有个露牙笑容,等等。因为用联想的方法来记这个人的样子,就可以避免弄混这个人的样子,会借由别人的某些特征,提升新的印象,这个就叫做图像联想。
(3)两两图像联想法(2-picture association)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图像联想,现在要练习的是将两个图像连接(这是连锁记忆的基本动作),就是把两个图案设计成一个视觉可以看到的图像连接。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回忆一个图案(两个图像的结合)时,自然会连接到下一个图案。例如,看到一幅画,里面有一个老虎爬到石头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就成为一个联想,将来想到石头会很容易想到老虎。
(4)流程联想法(pattern association)
流程就是一个基础、一个过程,例如我们日常生活都有流程?起床、刷牙、吃早餐、上学、上班等这一方面的流程,这种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让我们很容易从起床联想到刷牙,联想到吃早餐,联想到上学上班。
所以若是记忆的事物有流程可循,或是我们可以创造出类似流程的联想,就能产生牢而不破的记忆链,可以从头记到尾,自然也能从尾记到头。
(5)声音联想法(sound association)
除了声音本身的特质,如音色、音质、音量可以当作联想的线索外(例如人的声音低沉,我们可能会联想这人很沉稳;尖高的声音可能联想到紧急、恐惧等情景),谐音或译音也可以成为声音联想的素材。例如“谐音”,一位老师的名字叫“何景峰”,如果倒过来讲就变成“峰景何”(风景河),就像一条有漂亮风景的河,所以头脑很容易联想到名字的发音、谐音等。
(6)韵律联想法(rhythm association)
也叫节拍联想,或是旋律联想(melody association),我们知道节奏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时获得提示。有些人不赞成读书时听音乐,生怕这样读书会不专心,却不知这些节奏、旋律可以帮助记忆呢!大家都知道一种音乐风格叫做Rap,这是一种节奏快、动感强的青少年音乐,有人翻译成“饶舌歌”,倒还挺传神。歌曲除了旋律会让人自然联想到歌词,为了顺口起见还多半“押韵”,例如“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另外节拍也能起到提示的作用,除了唱歌外,有人想不起事情时,会习惯性地弹指节或是用手指敲桌面,这些节拍可以帮助人们“唤醒”记忆。
(7)口诀联想法(pithyformul association)
口诀是利用关键词、押韵、节奏、图像等联想的元素组成的“鸡尾酒”联想法,汉字的特色让口诀更能发扬光大。很多口诀是5个字或7个字。例如,G8(八大工业国家高峰会,包括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及英国),即“俄德法美日加意英”,然后可以用谐音或是转移来协助我们联想,比如“肚子饿的话(俄德法),每(美)日加一(意)只老鹰(英)在饮食里。
(8)自然联想法(natural concep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