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母亲的铁石心肠(1)
我们越想,越觉得互联网符合我们四十年来的哲学,即提供更多的选择。互联网几乎是向人们提供选择的最终途径。
——鲁伯特·默多克
老夫少妻
在凯恩,默多克40岁时,他执著地、全身心地投人工作,独自生活。
他在墨尔本郊区买了一栋大房子,有一个仆人。他在伦敦进入诺斯克利弗的小圈子时,染上了搜集古董这一花费钱财的嗜好,热衷于搜集各种各样的东西。“文物贩子”们一见到他,就把价钱提高许多。他不在乎价钱,只是喜欢讨价还价,最终会买下来。他得到了中国宋朝的瓷器、唐朝的三彩、西班牙齐朋达尔衣柜、格鲁吉亚银器、一面英国查尔斯二世时期的镜子和澳大利亚最古老的银器。这时候的凯恩看起来很可能不会结婚,将过一辈子的单身汉生活。
可就在1927年,他的一份杂志《恳谈》计划刊登一张照片,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这是一位年仅18岁、名叫伊丽莎白·格林的年轻演员的照片。凯恩被她那严肃、清秀的面庞深深地吸引住了。随后,他安排在一个舞会上接待她,他没敢邀请她跳舞,但邀请她第二天开车去海滩。
伊丽莎白小姐很痛快地答应了,但这给她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她的家庭很保守,父母认为一个年轻姑娘与一个43岁的男人在一辆汽车里待上一整天,简直是前所未闻。那还是20年代。最后,这一对情侣于1928年6月结婚,由凯恩的父亲帕特里克为他们主持了婚礼,担任证婚人。
凯恩的选择非常明智,伊丽莎白是一个有主见、性格果敢的姑娘,后来成了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个慈爱而又严厉的母亲,是墨尔本社区的名人。
伊丽莎白还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即使是在99岁高龄时也是如此。
2008年5月28日,澳大利亚新闻集团老板鲁伯特·默多克99岁高龄的母亲不满当地一家税务所征收高额税费而上诉,28日终于赢了官司。据美联社报道,这家税务所曾要求达梅·伊丽莎白·默多克为一项8500万澳元(约合8100万美元)的家庭信用资产重组费用支付一笔高昂税费,老人不服,提出上诉。3名联邦大法官28日一致裁定,默多克母亲不需要为这笔费用缴纳税费。
慈父严母
对年轻的鲁伯特·默多克与他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两种看法:有人认为,鲁伯特父母大部分时间专心于他们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关照小孩,对小鲁伯特很冷淡但又要求严格,经常能敏锐地发现鲁伯特的错误,很少表扬,甚至不轻易表露感情。这种看法渐渐被众人所肯定和接受,成为一种固定看法。后来,鲁伯特的许多助手估计,鲁伯特·默多克的冲击世界和不知疲倦工作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他幼年时期拒绝接受父亲对他的溺爱。
母亲、姐姐海伦和鲁伯特·默多克本人都断然否认了这个观点。在鲁伯特幼年的记忆中,他的父亲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而他的母亲对孩子要求却严厉得多。他总说:“我的父亲是一个溺爱孩子的人,他年纪大了,最愿意同我们在一起,他尤其疼爱我的两个妹妹。当然,对我也是一样。我母亲对我们很严格,很少亲近、迁就我们。我父亲却认为,因为孩子还太小,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标准,使其更符合小孩的特点。”鲁伯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亲的多愁善感、软心肠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姐姐海伦也同意:“父亲可能没太多时间陪我们,他一直到43岁才有了我们对于他来说,我们极其珍贵,个个都是宝贝。母亲认为,父亲可能会宠坏我们。”
鲁伯特的母亲伊丽莎白没有对海伦的观点持异议:“我不想让他们被宠坏或是被过分放任。凯恩过于疼爱他们,我想我应该纠正过来,严厉一些,中和凯恩的溺爱。”
也许是因为父亲凯恩多愁善感、软心肠的缘故,也许是由于凯恩43岁才有孩子的缘故,他极其珍爱四个孩子,尤其对鲁伯特——他唯一的儿子,凯恩更是宠爱有加,甚至有点溺爱,像许许多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凯恩急于想让小鲁伯特迅速成长起来。面对凯恩对鲁伯特的溺爱,伊丽莎白有些着急了。为了不让孩子们被宠坏或过分放任,伊丽莎白采取了一些措施,她严格要求孩子。
伊丽莎白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厉,她为孩子们制定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她的要求。在凯恩看来,孩子们还太小,做母亲的对孩子要求不能太苛刻,需要降低一些标准,使其符合小孩的特点。而伊丽莎白不同意凯恩的意见,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一套。
伊丽莎白很少亲近、迁就孩子们。她每次都监督孩子们做祷告,去教堂做礼拜;她经常带孩子们整修花园,打扫自己的房间,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照顾属于他们自己的马匹;她要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基督徒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她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劳动种类和方式,然后计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在那些日子里,他们可能全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忍的母亲。”她说,“但我认为,他们现在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
鲁伯特·默多克后来谈起母亲对他的影响时说:“是的,我想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关键在于怎样教育他们……”是啊,爱孩子,并非就是一味地给他们溺爱。
相反,溺爱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很强的侵蚀作用。明智的母亲,应懂得从小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懂得,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坐等别人给自己准备好,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好伏笔。
然而,在现在生活中,母亲溺爱孩子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无数被溺爱包围的孩子,不仅在家中的一切生活起居由家人包办,连学校做值日、大扫除也一概由家长代劳。某校周末大扫除的情景颇有代表性,一边是孩子们在嬉戏打闹,一边是家长们在费劲地拖地板、擦窗户。家长们“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代劳的结果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不会洗漱、穿衣、系鞋带,更别提扫地、擦桌子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会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吗?恐怕恰恰相反,在这些孩子眼里,一切都是免费的,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
父母爱子女天经地义,但是当这种爱失去了理智,不节制地扩展与发挥过度时,便会扭曲,形成溺爱,给孩子带来种种不合情理的束缚。
另一种极端的爱表现为,孩子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安排,一切都得听从母亲的。孩子都上中学了,每天吃什么饭菜,穿什么鞋袜,戴什么帽子,都由母亲包办,孩子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
在视孩子为“小太阳”,事事围绕着孩子转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全然不顾及周围人的需要与感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缺乏自制力,容易造成孩子放纵专横的性格。而事事包办又往往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遇事依赖母亲,胆小畏难,做事没有恒心,怕困难,没有毅力,缺乏判断力与自信心,出现个性发育异常和人格缺陷。
看看我们的许多母亲,再看看伊丽莎白教育孩子的方法,便不难理解伊丽莎白的用意和一片苦心了。她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她并没有选择溺爱孩子,而是对孩子严格要求,注意培育孩子的自主能力,给了孩子生活和生存的本领,这是一种真正的爱!
事实证明,她的做法对鲁伯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子迁居
我国古有孟母为子三迁的佳话,主要讲在从前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过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开始的时候,他们住在墓地附近。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看到孟子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着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后来,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的妈妈又看到孟子和邻居的小孩,学着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她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在学校附近住下了。每月夏历初一,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是适合我儿子住的地方呀!”
同样,鲁伯特·默多克的出世令全家人欣喜不已,他的母亲伊丽莎白认为偏僻的南雅拿小镇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为了默多克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她向丈夫凯恩郑重建议:迁居。
父亲凯恩起初并不同意这个建议,他坚持认为,祖屋是祖辈世代居住的地方,不能轻易舍弃,更何况迁居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选地址、购新居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可母亲还是坚持要搬家,并最终说服了丈夫。
1932年,默多克一家人搬离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南雅拿小镇。他们找了好几处房子,1932年搬入突纳克近郊的一栋大楼。他们还在墨尔本以南30英里远的地方,购买下90英亩的地产,靠近弗兰克斯顿的海边社区,签下购地契约后,凯恩爵士及夫人多次去他们的领土上规划着蓝图。这块土地远离喧哗的闹市,在静静的夜晚都能听到海水涨潮声,闻到海的气息。凯恩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祖父给他讲的英国家乡古老的故事,凯恩决定给这块地方起个名字为“克鲁登农场”,完全是按他祖上的阿伯登郡的小村子名字命名。
逐渐地,随着凯恩爵士的事业的兴旺,鲁伯特一家按美国殖民者的方式把克鲁登农场建成了一个乡间大别墅。客厅里摆放着法国贵族风格的大花瓶,有一个巨大的敞开式壁炉,在寒冷的冬夜,壁炉里旺盛的火苗让人忘却了门外凛冽的寒风。鲁伯特经常坐在壁炉旁听母亲读书,与正在看报的凯恩爵士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房子的外面是一个能充分享受阳光照射的花园,有英国风格的马厩、一个网球场、精心设计的假山,一条长长的车道两旁种着澳洲特有的桉树。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是凯恩,默多克的四个孩子最喜欢的乡间别墅,这四个孩子分别是海伦、鲁伯特和两个妹妹安妮、珍妮特。就在这个宁静而优越的环境中,鲁伯特常常坐在炉火旁听母亲读书,讲故事,接受启蒙教育。
鲁伯特听这些故事,总是听得很入迷。“我喜欢这些故事,”鲁伯特·默多克后来回忆说,“使我对澳大利亚的乡间有一种神奇的不朽的感觉。”童年生活影响了鲁伯特的情操和情趣。童年生活的经验使他一辈子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祖国、家乡和亲人成为他事业成功的有力支柱,也是他偶尔受挫的心灵的安慰。鲁伯特在良好的成长环境的熏陶下,在母亲的苦心培育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鲁伯特的母亲在当初选择新家的时候,就曾对鲁伯特的父亲说:“我想,优越的环境一定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她的预言没有错。她严格挑选了一处适合孩子生长的土地,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最好的自然基础。
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97%的婴儿生下来都拥有正常的智力,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年轻的父母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当慎之又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一些安静优雅的地方,而不是在嘈杂混乱的社区安家。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被造就成什么样的人。
毋庸置疑,给孩子造就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和环境,无异于为一粒种子的茁壮成长带来了阳光、雨水、鲜活的空气,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就要为他们严格挑选良好的成长环境。
少小离家
1941年,在10岁的时候,鲁伯特被送到寄宿学校。起初,父亲凯恩反对这个安排,认为孩子还太小,无法照顾自己,送到寄宿学校就读无异于让他去受苦。但伊丽莎白丝毫不让步:“我认为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他如何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对他更有益处,能培养孩子的无私精神。”她后来回忆,她觉得对于那些从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出来的孩子,寄宿学校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课:“我想凯恩是担心鲁伯特不能理解学校的教育,但我敢肯定我是对的。”鲁伯特则肯定他的母亲是错的。“我恨基隆语法学校。”鲁伯特说,“我曾说过许多遍,我永远不会愚蠢地说,我的学生时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鲁伯特无法改变母亲的决定。就这样,年少的默多克离开舒适的家,被送到基隆的语法学校。
基隆语法学校是一个斯巴达式的学校,在墨尔本西南的海边,位于海风口。冬天,刺骨的寒风几乎可以穿透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冷的一个地方。不过好处在于,这个学校的教员个个饱学博识,循循善诱。
校长詹姆斯·达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校长,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特点也就是学校的特点。与伊丽莎白对孩子们实行严格管教一样,他的教育方针也是“严教”。他的目标是通过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变成基督徒。达林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感觉自卑,消除他们的优越感,学校的学生每天自己叠被,洗自己的盘子,在餐厅服务,开垦学校的荒地,自己种蔬菜提供给学校的厨房。达林也特别关心文化课,他坚持教授艺术、音乐和古典著作。达林和伊丽莎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惊人地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默多克在语法学校读书所受到的教育是母亲伊丽莎白对他进行教育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时间、地点、人物稍稍有点变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