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倾听不同的意见
谦听则明骗听则暗
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国君,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接着,他列举历史上的人与事说:
“秦二世只听赵高的,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结果耳目闭塞,导致国家灭亡。国君如果能多听各方面的意见,采纳下面的正确主张,下情上达,就会明智;如果只听单方面的话,就会被蒙蔽,就昏庸。”太宗听了魏征的话,连连点头称好道:“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戴高乐将军文笔优美,又勤于写作,因此,他和智囊团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的关系就很特殊。他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就他指定的题目撰写发言稿和文章。但这些“笔杆子”为他撰写的东西,常常不能为他所用。
有一次,一位智囊为他起草了一份发言稿,自认为十分满意。可当第二天拿到戴高乐阅过的这份稿子时,他失望了。戴高乐已经把它改得面目全非。这位智囊诊断,这表明戴高乐对自己很不满意,自己已经面临着被辞之祸。于是他尴尬地问:“我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总统府工作?”戴高乐淡然一笑说:“当然有必要了!我需要一份讲演稿,为的就是和他唱反调。”戴高乐就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身边的智囊进行运筹于帷幄中的较量,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来和自己想象中的论敌或政敌进行争斗。
戴高乐是个来文必复的总统,他阅过的文件在第二天一定要退回给作者。在文件的上面留有他对他们的同意、否定、争论或是赞扬的批语。而这些顾问和智囊们就会在他的简短的指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凡是有头脑的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但又不迷信自己的思想,总是在兼听他人的想法之后,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做出自己的结论,所以谁也不敢轻视这种人。
有人说“不”并非坏事
两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去一家乡镇企业采访,那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该企业董事长正坐在办公室里生闷气。原来,上午在董事会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结果又被否决了。
聊起企业的管理问题,他连连抱怨: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难管了。他说:“企业刚创立的时候,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我指东,没有人往西。现在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按说,工作应该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现在不灵了,常常有人唱反调。就说生产果汁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汇源或是茹梦,饭店卖十几、二十元。咱这个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产线,你想想那利润!可几个副总愣是不同意,说果汁眼下走俏,但从长远来看却……”
两年后,这位董事长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又与记者朋友见面了。闲聊时,记者朋友问他那个果汁加工项目后来是否上了,他长嘘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现在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他感慨地说,企业里有人说“不”,并不见得是坏事。
作为领导,员工在你面前唯唯诺诺,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当有人向你说“不”时,应该庆贺才对。如果你总是按过去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接下来等着你的定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