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19世纪以前的经济学说(5)
一个有购买能力的国家,如果因缺乏金银而想补足的话,就比补足其他任何商品更为方便。金银的输入,不是一国得自国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更不是唯一利益。任何经营国外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中得到两种不同的利益: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剩余部分;换回他们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8.税收思想
(1)税收的原因和用途。斯密把国家的经费划分为国防费、司法费、公共事业费和公共设施费,以及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在对以上各种费用的性质和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后,斯密提出,那些为社会一般利益发生的支出,应该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凡是有些服务下存在具体受益人的项目,如道路交通、教育设施等,可以由受益人承担一部分费用;而那些为了社会局部利益发生的支出,如果让全社会来承担,就不太恰当了。他认为,以上政府的开支来自于民间,属于非生产性劳动开销,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国内本可以用于生产性投入的资财总量。
(2)税收的来源。斯密将地租、利润、利息看做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这三者对个人来说代表着收入。既然人们的收入总是由这三部分所组成的,而税收来自于收入,因此,税收不是对这部分收入的扣除,就是对那部分收入的分割。
(3)征税的原则。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原则是指,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支持政府,也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的比例纳税。
确定原则是指,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必须确定并且不得随意变更,其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原则是指,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地点,以最适合的方法收取。
经济原则是指,政府应当减少因税收制度不合理所导致的收费成本过高的问题,降低税收征收的成本。
斯密比较反对征收利润税、工资税等税种,因为那样做必然会影响资本的积累。但他比较赞成征收地租税,因为那样做不会影响财富的生产和大多数人的收入。
EconomicTable
《经济表》
〔法〕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Quesnay)
华文导读
写于1758年的《经济表》是魁奈最重要的著作,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它第一次使西方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它是经济学说史上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的天才尝试,是政治经济学幼年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受到了《经济表》中某些思想的启发。
18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法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在这以前的100多年里,由于封建剥削的加重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造成法国农业极端衰落,国家财政极度困难。为了挽救财政经济危机,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提倡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经济思潮。于是,重农主义在这种背景下诞生,本书也由此成为重农学派的代表作。
《经济表》有原表和简表两种。原表发表于1758年,题目是“经济表及其说明”。但因为它十分晦涩难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魁奈于1766年又将其简化,命名为“经济表之分析”,这就是简表。魁奈又将后者称为“经济表示范”。
《经济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生产、流通、分配的有规律的运行过程的简明图示说明,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魁奈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趣味延展
弗朗索瓦·魁奈(1694—1774)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一般记述都说他于1994年6月4日生于巴黎的蒙福尔·拉穆里(Mortfort-l"Amaury)的梅里(Mèrè)村,他的父亲尼古拉·魁奈(NicdlasQuesaay)是个律师。但也有人说,魁奈出生于一个有才能的地主家庭。其家庭经济情况虽不是很困难,但因兄弟很多(据说在兄妹13人中,他排行第10),他未能受到很好的教育,甚至到11岁时,仍然目不识丁。他有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传说:他有强烈的学习要求,曾有一次微明即起,从梅里村出发,步行几十千米到巴黎,买到所要的书,在当天回家的途中,就把它阅读完了。
魁奈13岁时丧父,因想行医,16岁时便到一外科医生处做学徒。不久后,他又到巴黎著名雕版术家罗歇福(PierredeRochefort)的门下工作5年,同时在附近的大学研究医学,并学习化学、植物学、数学、哲学等。5年后他回乡,在蒙脱(Mantes)开业做外科医生,时年24岁。作为医生,他的声誉日渐提高,很多知名人士也慕名去就诊。
1730年,他发表了论文《放血效果的观察》,很受医学界的重视,并因此和当时的著名外科医学者佩洛尼等相识,被聘为巴黎外科医学会的常任秘书,因而移居巴黎。1736年,他又发表了《动物经济论》,论述了生理学的哲学基础。在1747年发行的该书的第2版中,他企图在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心理学,并从自然法的观点,提出了自由放任的主张和关于人类的社会性的看法。作为魁奈经济学说基础的社会哲学,已经在这一著作中开始萌芽。1749年,魁奈55岁时,被任命为法王路易十五的宠姬朋巴陀侯爵夫人的侍医,住进凡尔赛宫。1752年,他因治愈皇太子的痘疮,又被任命为路易十五的侍医。由于医学上的成绩和治好国王和皇太子疾病的功劳,他被国王赐封为贵族。魁奈移住凡尔赛宫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同哲学家和思想家交谈,借以熟悉法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当时的法国因柯尔贝尔执行牺牲农业,扶植工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问题十分严重,财政困难,人民生活痛苦,这一切自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正如伏尔泰以他惯用的俏皮笔调所写的那样:“全国总算谈厌了诗文、喜剧、悲剧、小说、道德观念、神学等问题,到头来讨论面包问题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魁奈把研究对象转向哲学,并更进一步转到经济学上来。在宫中和魁奈经常聚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孔狄亚克等,同时有许多经济学家也经常见面,如米拉波侯爵、迈尔西埃、杜邦·德·奈穆尔、勃多、杜尔哥等,他们后来结成了经济学说史上有名的重农主义学派。重农主义译自Physiocracy一词,原意为自然的主宰,有服从自然法以求最高福利的意思。后来,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把它和重商主义并列起来说明:把重商主义称为商业制度,把重农主义称为农业制度。在凡尔赛宫里和魁奈经常来往的思想家中,狄德罗和达兰贝尔是《百科全书》的编纂者,《百科全书》第1卷于1751年出版。魁奈在1756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第6卷中,发表了《明证论》和他最初的经济论文《租地农场主论》;在1757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第7卷中,发表了《谷物论》,由此开始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活动。魁奈在凡尔赛宫中的有力的庇护者朋巴陀夫人于1764年去世,这使他在皇宫中的地位降低了。1774年路易十五逝世后,魁奈退职,同年12月,他死于凡尔赛宫,享年80岁。
理论精读
1.理论基础:纯产品学说
魁奈认为,农业中每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资料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就是纯产品。这个纯产品实际上就是农业总产品超过生产费用的余额,也就是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产品。只有纯产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才能有所增加。
但魁奈也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创造纯产品,“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其他部门都不生产纯产品,这是重农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2.三个阶级的划分
魁奈以纯产品学说为依据把国民划分为以下三个阶级。
(1)生产阶级,即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只有他们才生产纯产品。
(2)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占有“纯产品”的阶级,其中包括土地所有者和依附于他们的家仆、君主及所有由国家付给薪俸的官吏,还包括以什一税征收者这一特殊身份出现的教会。为简便起见,下述内容中把第一个阶级简称为“租地农场主”,把第二个阶级简称为“土地所有者”。
(3)从事工商业的或不生产的(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从事工商业的资本家和工人,他们不生产纯产品。
3.经济表的假设条件
魁奈的《经济表》就是要通过图解来清楚地说明:一个国家(实际上就是法国)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为了方便理论分析,魁奈在《经济表》中提出了许多假设条件,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则忽略不计;三个阶级间的无数买卖行为都合成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每个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社会的再生产假定是简单再生产;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不考虑对外贸易。
4.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魁奈的《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总的收成是农业在上一年所生产的总产品。也就是说,流通是在生产过程结束之后才开始的,是从生产的成果或收获出发,而其基础就是商业资本的循环。
在流通开始前,三个阶级的情况如下。
(1)生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最初“原预付”为100亿里弗尔①,每年再投入价值20亿里弗尔的“年预付”。魁奈假定“原预付”的资本可用10年,每年损耗为10亿里弗尔。投入的资本每年可创造出价值50亿里弗尔的年总产品。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在这50亿里弗尔的总产品中,40亿为粮食,10亿为工业原料。而就价值构成来说,这价值50亿里弗尔的总产品分别包括以利息形式补偿“原预付”的耗损或折旧的价值;补偿“年预付”的价值和“纯产物”,也就是剩余产品的价值。它们分别为10亿里弗尔,两个20亿里弗尔。此外,在流通前,生产阶级不掌握上一年度流通中收回的20亿里弗尔,而是交给地主(土地所有者阶级)作为地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在流通开始时,拥有生产阶级交给他们的地租,即20亿里弗尔。这20亿里弗尔是国内流通所需的货币总额,在即将开始的流通中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3)不生产阶级在流通开始前,已拥有加工制造出来的工业品,价值20亿里弗尔。这其中有一半是生活用品,另一半则是生产用品。从价值形态上说,也就是有10亿里弗尔为经营资本,10亿里弗尔为不生产阶级在生产期间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魁奈在《经济表》中把整个流通过程归结为包括商品和货币流通的5次交换行为,每次均流通10亿里弗尔产品,共50亿里弗尔产品,其中工业制造品占20亿,农业占30亿。具体过程如下:
(1)土地所有者用生产阶级交付的20亿里弗尔货币地租中的10亿来和生产阶级交换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2)土地所有者用剩下的10亿里弗尔货币地租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用出售工业品给土地所有者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4)生产阶级为了生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价值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生产资料);
(5)不生产阶级又用向生产阶级出售工业品所得的10亿里弗尔向他们购置农产品以作为工业原料。
经过上面5次交换,整个流通后便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1)土地所有者用他们在流通前所取得的20亿里弗尔货币地租,换取了价值10亿里弗尔的生活资料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得到了他们所“应得”的“纯产品”;
(2)不生产阶级得到了价值10亿里弗尔的生活资料(确保生存需要)和1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工业原料),保证合并再生产的继续;
(3)生产阶级以上一年度生产中的价值3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20亿里弗尔的生活资料,10亿里弗尔的工业原料)换得价值10亿里弗尔的生产资料和20亿里弗尔的货币。除了这30亿里弗尔进入流通外,生产阶级还有价值20亿里弗尔的农产品保留在他们手中,作为种子和本阶级的生活资料,不参加流通。
这样整个循环过程便完成。在本年度,简单的再生产可以再进行,而在本年度生产结束后,同样的流通又可以再进行。这就是魁奈《经济表》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也是魁奈在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杰出的贡献。
ReflectionsontheFormationandtheDistributionofWealth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法〕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AnneRobertJacquesTurgot)
华文导读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写于1766年,是杜尔哥的主要经济著作。
杜尔哥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非常喜欢与在法国的中国人交往。他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与两名中国学生的接触。杜尔哥非常关心中国对农业的保护及重农思想,因此当这两名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准备回国时,曾受托回国后将中国的情况向在法国的师友做报告。杜尔哥草拟了一系列的问题以便他们在报告中作答。为了使他们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他在问题的前面写了一篇分析性的引言。1769年,在杜邦·德·奈穆尔的一再劝说下,杜尔哥将这篇引言投稿于奈穆尔主编的重农学派的刊物《公民日志》,分期登载于1769年的10号、12号和1770年的4号刊物上,在1770年2、4两月发行——这便是他的名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对雇用工人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做了新的阐述,对纯产品学说进行了发展,在工资、利润理论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本书的写作体例是问答式的,全书分为101节,每一节论述一个话题,共同构成了杜尔哥的理论体系。
趣味延展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是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727年出生于巴黎,1781年去世。
杜尔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从16岁开始,杜尔哥先后在几个神学院学习,并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后来他进入巴黎索邦神学院,第二年被推选为名誉副院长。在他24岁的时候,他突然决定放弃僧职。这个让人觉得意外的转变,据杜尔哥后来自述,是因为他不愿意一生“戴着这个假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