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意人的管理思维(1)
一、管理与人生
高明的人生
人生是什么?数千年来,古圣先贤从各种不同的形态及角度提出了他们的见解,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立场。
一般来说,别出心裁的构思是好的生产,邪恶的念头是坏的生产;由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就是一种消费;听到优美的音乐而感到欣喜,看到美丽的图画而感到快乐,是好的消费;至于感到烦恼和痛苦则是坏的消费。因此,读一本好书或认真工作,都是在进行好的消费和好的生产,因为这虽然耗费了脑力、体力和时间,却获得了有益的知识。
至于什么是好的生产、好的消费,由于每个人的观念与标准不同,很难整齐划一,但是其主旨是相同的,那就是与人类和平、繁荣与幸福的需求和努力一致。
就坚守道德的人而言,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必须能产生好的生产及好的消费。否则自以为什么都懂了,而实际上却仍然是一无所知。我们要学会对日常生活时时做反省。
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人生没有做过审慎的思索,只是随着社会的世俗观念行动。
大部分人都认为做生意只要薄利多销,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做生意除了赚得温饱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却从不深加思考,只想过一天算一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人类空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却并没有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继而造成物质文明飞速进步,而精神文明却相对停滞,对人生缺乏系统的规划。
如果将人生视为生产与消费的话,为了做到好的生产及好的消费,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就要注意提升精神文明,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生活日臻完善。
政治、经济和教育都是如此。
某位教育家曾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比得上日本。的确,日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会写自己的姓名,但这并不表示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教育成功与否,并不是只看国民的识字程度,而是在于教育方针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从事教育的人,尤其应该反省这一点。
有了好的生产与消费,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生活。以这种想法为基础,不论是士、农、工、商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挥创意并且付诸行动,从而将人类的生活推向繁荣。
懂得变通活用
如果你觉得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今天的翻版,那么生活真是单调乏味,毫无希望和乐趣可言了。倘若你抱着要和平、幸福的信念,你就不会觉得生活是单调的反复反而会觉得今天总会比昨天有所进步,明天又会比今天有所进步,每天都是崭新的开始。
每天都有旧的东西在灭亡,新的东西在诞生,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每天的生活就必须保持更新。
也许你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提倡“十年如一日”呢?我们说的“十年如一日”并不是说你的生活状态要十年如一日,而是强调十年始终如一的勤奋精神。让这十年每天都保持着第一天的工作劲头,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说不要任何进步,而是要凭借这种毅力去创造非常新颖的创意和获取更大的进步。
假如你把十年来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变化,称作“十年如一日”,那就大错特错了。
日本明治维新时,功臣坂本龙马和学者西乡隆盛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坂本的观点每一次都有一点儿变化,使西乡隆盛每次都感觉不一样,于是西乡先生就说:“前天我遇到你的时候,你所讲的内容和今天的好像不太一样,而且这种变化经常发生,你所说的话,我怎么能相信呢?你是众人皆知的名士,受到大家的尊敬,你应该信念始终如一才对呀?”
坂本龙马听了后摇摇头说:“不,西乡先生,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大师孔子曾说过‘君子从时’,就是说,时间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也在天天变化。因此,昨天正确的事情,今天看起来可能就是错误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时势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乃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西乡先生,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有了认识后就不管时势如何变化,至死坚守的话,那你最后一定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可见,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转变更新的。
当然,我们说的日日更新,并不是要你朝令夕改,而是要因时因势,不断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因为真理是不会改变的。
表象的日日更新正是真理因时因地活用的结果。如果认为真理是不变的而不再活用变通,那么真理也就陷入了死胡同。
就做生意来说,店铺当然是越老越好。但如果永远认为越老越好,让产品及经营方法也跟着维持老样子,这家老店铺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就佛教来说,也是一样。佛教的教理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教化的形式与手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释迦牟尼说的“诸行无常”,一般人都认为这个意思是“世上的诸事都像昙花一现而过,是靠不住的”。这种看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现实,使人容易悲观失望,这对创造人类繁荣、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诸行无常”。所谓“诸行”就是“万物”,“无常”就是“转变”,“诸行无常”就是万物流转,生成发展,也就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日日更新。
但是,今天的佛教好像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了怀念过去上,没有将教化的形式与手段随着时代予以更新,致使佛教的影响日渐衰微。
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宗教界、教育、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秉持这种日日更新的精神,尤其是不能忽视我们每天工作及事业上的日日更新。这样,我们才能以最新的创意和观念走向发展的道路。
活用自己的天分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做一个成功者,究竟什么标准才算成功?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人认为得到社会地位的人就是成功者,因为这样的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尊敬与崇拜。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成功,但是靠自己的劳动自食自力的人就不算成功者了吗?显然不是。
因此,成功应该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那么该怎样衡量成功的标准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力,它是我们生命涌动的力量,包含了如何生存的力量以及表现生存使命的力量。前者是每个人“生存的本能”,大家都一样;不同的是后者,因人而异的生存能力的表现。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和责任使命,而这其中有些人展现出政治家的天赋;有些人则向学者研究人员靠拢,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有些人适合做鞋;有些人适合卖鱼。你让学者去做鞋肯定不行,他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鞋匠们那纯熟的技艺的,因为他的兴趣与天分不在于此;同样的,如果你让一个小鞋匠去研究学问,那也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是行不通的。
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天分,充分发挥这些天分去生活,才能活得有意义,并充满乐趣。
其实,真正的成功就是能够将自己的天分充分地发挥出来,依靠这些天分选择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快快乐乐地生活。为此,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做了部长才算成功,而有些人卖牛奶就是成功了。也就是说,社会地位、声誉及财富等,并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而是要看个人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
实质上,我们只要能够活用天分,不论有没有财产、地位,我们都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在实现自己天分的过程中,我们会内心充实,充满自信,找到生活的意义,相较于为了世俗的社会地位、名誉和财产,不惜扭曲自己的天分或天性,不择手段地去争取而言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因为很多人会发现,在他们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社会地位、名誉和财富后,心中并不是充满幸福,反而是被一股无形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所包围。没有靠自己的天分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来的踏实。
发挥天分,活用天分,说起来简单,真正能按此去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会时常迷惑我们的天分是什么?但倘若因为一时无法发现自己的天分,便放弃,那你可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我们的天分呢?
首先,我们要有发现自己天分的强烈愿望,将这种愿望贮存在心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发现自己天分的时机。其次,要有一颗纯真的心,否则,不是故步自封,就是自以为是,不肯听从别人的意见,跑到错误的方向上也不知回头。
强烈的愿望和纯真的心会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天分,获得属于你的幸福。
欲望是福祸之源
人类具有七情六欲,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在我们东方人的观念中,一提到“欲”这个字,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不好的东西,认为欲望是下流行为的代名词,凡是不好的事情、错误的行为都是由欲望引起的,欲望是罪恶的根源,认为正直善良的人应该摒除一切欲念,这样才能成就伟业。
这样理解欲望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欲望的本质并不污秽,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事情,衣食住行就是人类欲望的表现。如果把人类的正常欲望也当做恶来消灭,那无异于因噎废食。
自古以来,圣贤所教导的禁欲理念,只是要使人能更坚强地生活,而绝不是否定人的正常欲望。但是,后来的人往往只浅显地理解表层意思,认为要禁止一切欲望,使本来快乐的生活充满了禁忌之苦。
欲望其实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本身并无善恶之分,而是人类活下去的原动力。欲望表现出来的善恶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控制,这就好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加控制,它可能沿正确方向航行,也可能偏离航道,朝错误的方向航行,而要保持船只沿航道正确行驶,舵手就要掌控好方向。因为舵手有把船舵转向左边或右边的权力,当然,也有使船偏离方向或是触礁的一切责任。
欲望恰如海上航行的船只,能否顺畅驶向彼岸,全在于这个舵手的掌控,欲望表现出来的善恶,人具有完全的责任。
欲望既然是人的生命力的体现,那就不能否定它。但是对欲望要善加控制,否则稍有偏差,就会酿成大祸。就如木炭一样,木炭放进火盆里时,大家都会高高兴兴地把手放到火盆上取暖;如果不小心将木炭掉在火盆旁边,即使一小块木炭,如果不及时熄灭,也会造成火灾。可见,同一样东西,使用不当,就会有天壤之别。
欲望也是如此。如果能透彻地认识欲望并正确地使用,也就能认清自己,使自己朝正确的人生方向努力。这就像想赚钱的欲望本身一点儿也不坏,如果你正确地了解这个欲望,就会勤劳地工作,靠自己的汗水赚取正当的钱财,这样不但别人高兴,自己也能获得真正的满足。但如果你并没有正确了解这个欲望,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得到钱财,那么,不但使别人受害,自己也会遭殃。
健康的体质
就如牙齿是我们吃东西的必备器官一样,健康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基本要素。
当然,也有残疾甚至是重病在床的人以其坚强的精神力量创造出健康人都很难完成的奇迹。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奇迹还是要靠我们健康人来完成的。如果我们健康的人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态度,不懂得珍惜自己健康的天赋,那无异于浪费生命,浪费资源了。
人的身体可以说是百病的温床。有100个人就会有100多种轻重病症反映在每个人的身上。医院从来没有冷清的时候,各种药品广告更是层出不穷。尽管如此,有毛病也不是人的正常状态,健康才是人的天赋本质之一。
因为一个人只要能顺其自然地生活就能保持健康。人一生下来基本上都是健康的,这就如一部新汽车,结构完整、性能良好,汽油也是满满的,随时可以上路行驶。但是在驾驶的时候,如果一下子快速行驶,一下子又在乱石上狂奔。那么,即使再好的车也会发生故障甚至抛锚。因此,再好的车也要好好地保养,善加利用。
健康也情同此理。但是,健康和强壮并不能画等号,一个人又强壮又健康当然好,但是有些人瘦瘦的也百病不得,健健康康地过完一生。其实,每个人生下来体质强弱就不同,只要过着合乎他强弱度的生活就可以了,就能保持他的健康。
有些人天赋很高,也有些人生下来就笨头笨脑的,不管是聪明或迟钝,每个人都应该顺着自己的天分去工作,这样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健康也是如此,在保持健康上,最要紧的就是每个人都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强是弱,然后顺应这种强弱度选择适当的生活态度,进行后天的训练,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健康。所以,不要以为身体弱就是不健康。
人的肉体与精神是互相影响的。假如身体的某部分出了问题,那么情绪就会跟着低落不稳,这时候不但产生不了好的智慧和思想,对肉体的影响就更坏。所以,要求肉体健康时,也必须保持心灵的安定与平静。
但并不是这样就能维持健康。如果经常去空气污浊的地方或过度劳累还是会损害身体健康的。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心的方面和物的方面,选择适合自己身体强弱度的健康方法。
要有纯真的心
有人说“人生是苦恼的延续”,你刚解决了一个,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有一个问题令你苦恼了。倘若你对此微词甚多,甚至厌恶人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苦恼,才变得更加有味道。
自古以来,很多故事、小说、戏剧、电影等都以苦恼为题材,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所以,如果能深入地体味这个味道,感受它的意义,那么苦恼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来的不幸。
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人并不知道该去享受苦恼这个特有的味道,而总是想尽快去消除苦恼,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越着急越是办错事。如做生意失败,欠了很多的债,大多数人就想扳回来,急着去做各种各样的事。但是这种着急的心理往往使人不能冷静思考,做出盲目的决定,使事情越做越不顺利,债务也越积越多,最后不堪忍受选择自杀躲避苦恼,这种情形是很普遍的。
遇到苦恼时,人们想找出方法去克服它,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的先辈就曾教导我们,“苦恼就是为了要提高人的水准而给他的一种宝贵的试金石,不要去躲避苦恼,要积极地面对苦恼”。
那么我们现在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苦恼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我们后天制造出来的呢?也就是说,人类的本质是否有苦恼,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人类的本质是拥有繁荣、和平与幸福,所以人类的生命本质应该是没有丝毫苦恼的。
既然人生命中没有苦恼,那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苦恼呢?这是两回事。正如,汽车走下生产线时是没有故障的,是在人类的使用中经过磨损不断产生故障的。汽车在按照严格的计划图纸生产出来后,使用方法上没有错误,那么至少在几年之内汽车会通行无阻的。因为在制造生产时,工人们经过了严密的检验,保证了汽车的无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