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1)
■潜意识与心理暗示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意识是一种清醒的认识,如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学习都体现了意识的特点。潜意识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认识,如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某些生动的情节,有如对某些技能熟练了,虽然没有格外注意,仍能依程序操作,还有做梦等心理活动都是潜意识活动。
通常,我们比较重视发挥意识的作用,对潜意识这片汪洋大海却一无所知,或者不太重视,其实潜意识就如同冰山的水下部位,体积大,作用更大。据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3万倍,所以要激发潜能,需要运用潜意识。
我们所说的自我暗示,就是将我们的想法或所想达成的任何愿望,经由在心中不断地描绘和想象达成或是完成时的景象,大声的朗读我们目标和愿望,同时加以切身地去感受和体会已达成时的景象及内心感受,而将你的目标或愿望灌输至潜意识中。
当潜意识接收了你所自我暗示的讯息,便会开始运作吸收外界的相关能量,找出你所需的答案,建立你的信心,并将你所需的机会和资源提供出来,而协助你达成目标及愿望。
自我暗示本身并不能助你达成目标,它起到的是一个刺激的作用。自我暗示会刺激潜意识,潜意识帮你完成目标及赚取财富。自我暗示只是一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的作用和能量,还远远没有被人认识到,更不用提将它开发出来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潜意识是无法分辨是非善恶的,无论意识给了它什么样的资讯或想法,它都只会照样全收而且对任何的指令都会一一的得以实现。所以,潜意识你什么样子,皆取决于你的自我暗示。
潜意识透过自我暗示所以发挥出来的无穷力量,是惊人且不可思议的,这世上许多所谓的奇迹或灵感,都是透过自我暗示的方式而产生的。在某些宗教中,常有藉由虔诚的祈祷或许愿而产生的许多奇迹,事实上就是一种自我暗示的过程。而在医学上许多患了不可医治的绝症患者,也藉由自我暗示的过程而奇迹似的痊愈,这些实例均已获得验证。而在医学领域中,目前也已有人使用类似方式的心灵治疗过程来医治那些患了特殊疾病的患者。
如何自觉的运用自我暗示这种能力呢?首先,必须避免唤起那些有害的自我暗示,这些暗示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其次,要自觉地激起那些有益的自我暗示,这样就会给那些生病的人带来身体上的康复,给那些神经症患者、犯错误的人以及那些自我暗示之前的无意识受害者带来心灵上的康复,以及给那些有错误倾向的人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
心理暗示的力量:
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构成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往往受潜意识支配,而那些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人,往往“本我”过于强大,“自我”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动不动就摔东西、发怒。建立完满的人格,“自我”要通过心理暗示协调其平衡,促使“本我”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半杯咖啡的悲与喜
曾经记得有一道高考作文题,题目是关于“半杯咖啡”。你面对这半杯咖啡,心里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为少了半杯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半杯咖啡所产生的悲与喜,其实与人的自我心理暗示密切相关。
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者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暗示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自觉的用到心理暗示。例如,星期天,你本来约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会很沮丧;但是你会自我安慰::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这种自我安安慰,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在本质上,暗示是人的情感和观念,它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个人或别人下意识的影响。这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特性,当人在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过程,就是暗示的过程。在面对半杯咖啡的时候,每个人不同的心态,正是其惯有心态的反应,甚至是其人格的反应。
■法国有一位得了顽症的病人缠着一位药剂师买药,药剂师给了他几片毫无药用的“糖衣片”,吹嘘是特效药。数日后,病人前来致谢,“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顽疾!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这类案例其实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当你习惯性地想象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性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当你习惯性的认为自己病好了,变得世界闻名,潜意识会接受这种暗示,进而转化为实现目标的行动力。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
所谓自我暗示,是指透过我们的感官给予我们自己的心理暗示或刺激,不断的通过意识活动施加于我们的潜意识。这是一种对于潜意识的启示、提醒和指令,支配影响我们的行为。
对于善于运用自我暗示的人,潜意识的力量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法宝。积极的自我意识,让我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不为失去的而悲观,只为拥有的而快乐;反之,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让我们心态消极、陷入自卑的泥潭。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潜意识与心态的根源。
“他人暗示”是指将某种观念或行为,通过语言等信号暗示给他人,从而达到改变他人情绪和行为的效果。历史上有名的“望梅止渴”就是一个他人暗示经典范例。他人暗示与人的积极主动性有关,所产生的效果也常与暗示者的身份、威望以及暗示者与受暗示者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有关。
他人暗示包括语言暗示和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等)暗示。当你对某人施加暗示,如果对方的潜意识不接受这种暗示,如果对方只顾将其转化为自我暗示而没有将其领悟,就不会产生任何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向那些看起来比较温和、顺从的人做些或多或少有些相同的心理暗示,但往往不够成功,这是因为对方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他们,也没有把他们转化为自我暗示。
很多人都知道心理暗示力量的存在,但是从没有意识到其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
1.心理暗示,能够把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了可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同时,心理暗示能够直接影响你的行动。所以,有人说“自我意识决定你有无发展、能否成功”。
2.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媒介。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能让让人长久的保持自信和主动。
3.由于心理暗示的内容是具体的、实际的,所以坚持积极的自我意识也就必然要选择确立自己的目标,而且主要的目标将渗透在潜意识中,作为一种模型或蓝图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是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拥有的武器,这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可以使我们在最糟糕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结果。
■怕什么来什么,越努力越得不到
法国心理学家爱弥儿·柯尔曾经在他的一部著作中介绍了“努力反向效应”,他说:当心理暗示和意志意愿发生冲突时,意志意愿会被心理暗示征服。意志意愿在心理暗示面前毫无作用,反而会加强心理暗示,让人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人越是想压抑某种心理暗示,它便越可能成真。这就是努力反向效应。
努力反响效应这种心态,在心理学有一个相似的名词,叫做“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
而以往他却不是这样。每次表演之前,他只想着“走钢索”,并专心为此作准备,根本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更不会为“成功”或“失败”而担心。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某事,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和结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从意识的层面讲,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努力反向效应在起着作用。瓦伦达越努力想避免失败,其实他的“心理暗示”一直在怂恿他的潜意识这样想:“我这次可能会失败。”“失败”这个词反倒影响了他的潜意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行动,结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样发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电视上,当一个人在考试或者演出之前,反复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或演出)对我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我们知道,接下来他肯定要失败。
晚上当我们失眠的时候,越是告诫自己:“赶紧睡着吧,明天还要早起。”结果,我们越努力想睡着,就越是睡不着。当我们换个想法:好,睡不着就算了,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反而不知不觉你就会睡着了。
理智和心理暗示经常处于对抗的状态。理智越让你不要怎么做,心理暗示却促使你像相反的方向发展。结果,心理暗示大获全胜。
如果改变理智与心理暗示对抗的局面呢?办法就是改变心理暗示。
比如,在走钢丝的时候,将“害怕失败“的心理暗示改为“期待成功”,潜意识就会调整他的身体和每一个细节,向着成功这个目标前进。
心理暗示专家告诉我们:自我暗示时,千万不要动用意志,也就是不要强求;因为动用意志的话,就是与心理暗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所以,只要专注,只要做好细节,就是为成功做好准备。
心里暗示的力量:
心理学上有一条墨菲定律,其中一条就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这可以看作理智与心理暗示的冲突。科技越发达,人们所考虑的应该避免的错误越多,于是“努力反向效应”就发挥作用了。
■谁怂恿着中国人去抢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接着是核泄漏,一连串的灾难,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深切关注。
在日本有条不紊的进行营救的同时,沿海相望的中国,却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
有谣传,核污染可能会扩散的中国,据说通过服碘片,或者以加碘食盐作为补碘手段可以有效防核辐射;接着,有黑心商家伙同不法之徒以哄抬抢购的方式囤积食盐,再加上不同方式的谣传,让居民引起对于食盐的关注,纷纷购买储备,使得基本稳定的食盐供应平衡被短期打破,引来了抢盐风波。许多不明真相,不去用脑思考的人,纷纷加入抢购行列,一时间就把市场上流通的食盐提前购买一空,以至脱销缺货。不法商人因而卖出囤积的食盐获取暴利。等谣传结束,或者高价囤盐者清醒过来时,便会直呼上当了。
事后证实这是一场炒作。事后,许多人都在进行反思,人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听信谣言呢?
据说,许多学校的学生不做饭,受到抢盐风波的影响,也储备了几袋盐;一次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在问一个炸羊肉串小贩:“请问你这有盐吗?”
抢盐风波,除了商家的炒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只要大家只要冷静地想一下,不要跟风,多了解一些信息,也就不会有抢盐风波了。但是,我们受到不良的暗示,我们害怕自己以后真的吃不上盐,做不了饭了,于是就掉进了商家炒作的陷阱。
人都会受到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
有些“大师”,深谙心理暗示的精髓,不过不用在正路上,反而以此展开“造神运动”,大肆敛财。
缙云山绍龙观的李一道长,曾被一些媒体捧为“养生达人”,想要得到他的指点,往往代价不菲。李一及其绍龙观开办了多个养生班,其中有一些平价班,如食宿费390元的“三日观”体验养生班;也有一些收费昂贵,如“5日班”每人学费3800元,“7日班”每人学费9000元。随着近年来“养生热”升温,在各类宣传推动下,上山找李一养生修行者纷至沓来,养生班屡屡爆满,甚至出现了“天价班”。长期参加养生的,不乏一些知名人士和学者。
还有所谓“养生专家”张悟本,他声称只要吃绿豆,任何病都能吃回去。据说,有些患者在按照所说的去做,真的产生了有利的效果。其实,这涉及到一个集体心理暗示的问题,这完全是一个人积极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就像一副安慰剂,如果它暗示你“你会慢慢好起来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变得积极,病情也就真的可能好转起来了。
一些炒股的股民,非常容易受到所谓的“专家”的心理暗示,被一些分析师所误导。结果赔的一塌糊涂。
被暗示,一定是你处于了被动的地位,一种不受自我意识控制的地位。因此很容易被误导。
在强大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的影响下,一个人很难做到不被他人所暗示。当然,一些暗示是有合理的成分,如商场的品牌效应,口碑效应;但是,不过,每个人都要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要被一些无根据的宣传所误导。
心理暗示的力量:
一个人是否会被别人的心理暗示所误导,与一个人的知识素养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们都知道我们的食用盐基本上都不来自于海洋,如果我们对养生知识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没那么容易被误导了。
■社会角色产生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