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交的10种朋友,一生要防的10种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导师(3)

每个人都有一点忌讳

别碰导师的逆鳞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早年曾经出家,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

其中一位穷哥们儿是一位不分轻重的人,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嚷个不停,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人的隐私,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

某单位女职工张兰因为故意伤人被送进了监狱。根据她在法庭上的陈述,被害人吴某(女)是她的同事。张兰比吴某早参加工作,懂得多,经常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给吴某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二人关系很不错。但是,吴某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揭别人的疮疤。张兰平时与她没有什么过节。但是,自从吴某得知张兰曾经因为丈夫与街头暗娼有过接触而与他争吵的事情后,就经常在同事面前谈论这件事。这令张兰非常反感,她告诉吴某,不要把这种不光彩的事到处宣扬。但是吴某好像根本不在乎张兰的感受,依旧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这件事。张兰很恼火,并且因为此事与丈夫又闹了几次。张兰在家里受了气,就越发憎恶吴某,她决定给吴某一点颜色看看。这天上班的时候,张兰在厂门口碰到吴某,警告她不要再谈论自己丈夫的事情。吴某不以为然,反而嘲笑她:“做了还怕别人说,真是怪事!”张兰一怒之下,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瓶子,把里面的硫酸全都泼在吴某的脸上。

这件惨案,就是因为朋友之间揭短而引发的。可见,我们必须回避朋友的痛处,尽量不碰尊者的“逆鳞”!对于导师朋友的过去(除非是“当年勇”的故事)也尽量不要提及,以免触及其忌讳,给对方带来不快,给友谊带来隐患。

§§§第三节人生的指南针不只是老师

选个好前辈做你的教练

选择一个前辈做你的教练

对于那些“元老级”的人物,你需要无条件地尊重,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还要从中选择一位前辈做教练,让他指导你取得事业的成功。

泰森23岁时,已经是连续几年的世界拳王了。有一次,他感觉到自己的潜能已达到极致,肌肉爆发力已达到顶峰,拳击技巧已炉火纯青了。他跟他的教练说:“我已不需要教练了。”他很自信。

但遗憾的是,从那天开始,他没有了教练,不久就不再是世界拳王了。他被成功带来的荣耀迷惑了。

每个人都需要一位教练,世界拳王也不例外,这位教练就是可以向你传道授业的“元老”,他们的经验就像狂风骤雨里的明灯,可以指引你少走弯路。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人,他可能没有直接对你传道授业,然而,他能够一眼洞察你的潜力。在你失落时,让你看到希望;在你得意时,为你敲响警钟,使你不会偏离轨道。他让你深信你一定会成功。在平时,他是你学习的典范;在特别的时刻,他会助你一臂之力。他就是你生命中永不可忘怀的恩师。

只要研究一下任何一个伟人,就会发现在他们的生命中都出现过一个或多个“元老级”的导师,他们都曾经跟一个或者多个教练当过学徒。因此,如果你想功成名就,你就必须有一个“元老”做你的教练,你必须学习了解他所有的资源和秘密,见见他所有的关系,学习他所有学过的、正在学的和将要学的东西。要学习他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会像他那样去思考,以便取得像他那样的成功。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商——一个超级亿万富翁。巴菲特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本书,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本书太重要了。当巴菲特得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时,便打定主意要投身到他的门下。毕业后,巴菲特果然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应聘工作,但遭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拒绝。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一个机会,甚至可以不要工资。格雷厄姆最后点了头,但要3年之后才聘用他。巴菲特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跟着这位著名的投资家学习。

25岁时,巴菲特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7位投资人的支持下,创建了巴菲特投资公司。巴菲特的原始投入为100美元。5年之内,巴菲特就成了百万富翁,从此逐步成长,最终登上了世界最著名股票投资人的宝座。

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不遗余力地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的信念、他的策略,让他那宝贵的人生经验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小石子,为你奠基。每个人都应善于发现这样一位“元老”,让他做你事业中的教练。

向“元老”学习经验

王善有个同学,念大学时他就显得比别的同学懂得多。毕业十几年后见到他,他还是懂得比王善认识的人都多。

有一次聊天,这位同学无意中说出他喜欢向不同行业的人吸取知识。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他一碰到王善就一直谈王善的工作,而王善对他那一行却雾里看花,一知半解!

他告诉王善,他在念书时就有这个习惯。除了看报、看杂志,充实本专业的知识,他还会想办法和别的科系的同学聊天,所以有些科系他虽然没有进修,但多少都懂一些。此外,他也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学聊天,所以才到大三,就已像一个在社会上做了好几年事的人了。开始上班后,他更让这个习惯有计划地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他和同一单位不同专长、不同背景的人聊天,也和不同单位的人聊天,更和非本行的外界人士聊天。

通过和广泛的人接触,他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现在是一家外资公司的经理,而他的升迁和他的“习惯”是不是有直接关系不得而知,但没有直接关系至少也有间接关系。因为对不同行业了解得多,有助于对本行的判断和思考;至少朋友多,做事也方便呀!

而最可贵的是,他所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经验,都是各行业“元老”的切身体会,其价值不同寻常!

不要认为和你不相干的行业的人就和你的工作不相干,这些人就不值得你尊敬。各种行业都是有依存关系的,所以,打开你的心灵大门去接纳各种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元老”,并抓住一切机会向他们求教。

向不同行业的“元老”学习,应当掌握以下一些要诀:

1.要抱着“请教”的态度。

谁都不敢自诩是“专家”,但有人“请教”,就会轻飘飘起来,因为被对方肯定了嘛!你用“请教”捧了他,他就一定会“知无不言”!但要记住,千万不要和对方辩论,宁可多提几个问题让他解释。辩论不会有结果,因为了解对方的行业才是你的目的。另外,辩赢了,你还会失去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

2.妥善找寻问题的切入点。

你总不能开口就说“请你介绍你的行业”吧。太幼稚的问题,对方有时会不耐烦,懒得回答,让你下不了台!“切入点”如何找?方法是多看报纸杂志等,广泛了解社会的脉动,例如碰到律师,你就可问他赦免死刑犯的问题。如果一时找不到,从天气问题下手准没错。

3.态度要好。

态度要诚恳、认真,不要给人“只是随便问问”的感觉。最好能做笔记,对方看你做笔记,不感动也难!

4.不要急于一时。

太急于了解对方的行业,会让对方以为你另有所图!先交朋友,以后一次了解一点。彼此熟了,他不让你了解也没办法!

父母的引导最重要

父母为子女的人生指明方向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当之无愧是第一任导师。在平凡的日子里,在父母不经意的熏陶感染下,我们的乐趣、潜能、才华都有可能被激发,我们的人格才会得到很好的塑造,这些无疑为今后的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母不但能够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更能为子女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持。在父母的期待与鼓舞下,子女会树立更加高远的志向,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是我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父亲对他的鼓舞和教导。

父亲注重引导他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的个性和志愿,仔细地考虑并安排他的前途,同时又注意照顾他的想法。

父亲对他说过,做学问不但要专精,还要广博。当梁思成在国外求学时,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又说:“凡做学问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

他的父亲还指导他勤奋学习重视实践,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中去寻找知识和灵感。信中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躬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