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钱的逻辑(3)
因为大量的国际资本看好咱们中国,于是他们涌向中国,把外币换成人民币来赚钱。一般有下面几种赚钱方法:一是换成人民币坐等人民币汇率升到一定程度,比如5%,然后再换回美元,这时他们手上的美元就会比来的时候多出来5%,这叫做套汇,似乎是最傻的一种办法,但是你只要会换外汇然后坐在家里打扑克就能赚钱,可谓是简单实惠,懒人专用;二是外币换成人民币后存进银行吃利息,这叫套利,似乎比前者进步了点,也有很多人用这招;最后一种最高级,换成人民币后买人民币资产,比如买地、买房、买厂、买原材料、买股票,既然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这些东西价格迟早要上升,他们正好搭上了这个快车!等到他们认为赚得差不多了,那时候人民币也升值了一定的幅度了,他们再换成美元飘然离开,挥一挥衣袖,只留下一片泡沫!你说这些野狗狠不狠?
游资一来,股票一涨,房价一涨,似乎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很多人心痒痒了,把自己在银行的血汗钱都取出来,一个字,买!中国市场似乎更火起来了,形成了一轮一轮的循环。人民币汇率一升再升,外资继续换人民币,买中国的资产,这样我们的土地、股票、房产、原材料价格就一涨再涨,消费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这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深层次原因。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解答一下标题中的问题了。如果外资继续持续流入,我们的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特别是贸易顺差依然大规模存在的话,长期来看,未来人民币的升值不可避免。其实我们政府不允许汇率自由浮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不累及出口,减轻对就业的压力,特别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过去,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未巩固的前提下,如果放任人民币升值的话,对我们出口的打击太大!我们可爱的政府应该很难作出这样的选择,所以短期内人民币较明显地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政府还在扛着这个巨大的压力,按当前汇价敞开收购外汇、发行人民币的买卖还不得不暂时做着,特别是现在保增长的目标下,向国内释放流动性可能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未来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如果我们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力有了提高的话,人民币也就到了升值的时候了。因为说到底,汇率的背后真正比较的是两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的是两个货币的购买力,只要未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增长,人民币对外升值就是必然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很失望:我要知道的是明天或一个月以后我们的汇率会变成多少,你现在却给了我这么一个笼统的结论,还加上这么多假设条件,你这是存心忽悠我呢!在我看来,你这个要求跟逼我去算命差不多。我从来不忽悠可爱的读者,我只忽悠那些忽悠咱们普通老百姓的人。你只有了解了前面所说的那一套汇率决定的逻辑,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得出比较靠得住的结论,而且这也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至于那个假设条件在现实中会不会发生,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只能靠个人去判断。我最鄙视那种不谈任何假设,不谈任何内在规律、原理,不负责任地胡乱向大伙瞎嚷嚷的人,而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各种所谓“专家”频出,还频频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股评家”。你若非要问我一个月后汇率会到多少,如果我回答,我昨晚夜观天象,看来下个月的汇率能到1∶6.75,你信吗?任谁有这个本事都不会出来大声嚷嚷,来“指导”国人了。
中国人有钱吗?
由老美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似乎有很多国人以为这下美国玩儿完了,欧洲也萎了,全世界都不行,该咱们中国人牛气了。实际情况似乎也是如此,记得前段时间在报纸、网络上经常听到某国某公司的前CEO由于金融危机现在靠打工度日等奇闻逸事;然后伴随着的是什么中国某某企业又去海外收购资产啦、中国进全球500强企业数量创新高啦之类的消息,正可谓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而且在国际上,无论从美国到法国,还是英国、德国,都认为中国人实在太有钱了。中国游客在巴黎声名鹊起,根据法国旅游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每个中国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在3000美元左右,而一般的欧美游客到法国的消费额仅仅是1000多美元。过去日本旅游者在法国的消费是最高的,但是,现在好多中国旅游团的消费额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真是牛气啊!像一次性就买10块雷达表、5个路易威登包还大喊太便宜了的,这种事情似乎也就只有我们“天朝”的人做得到。但是和这些相比还有更牛气的呢!在欧洲、美国,一次性购买几套豪宅、几辆豪车的也大有人在,更雷人的是还能立刻以现金支付,令向来自大的美国人也目瞪口呆。
总之,归结一句话,中国目前真的到处是钱,中国人实在“太有财了”!确实,要说中国没钱,估计连鬼都不信。2.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经是世界第一了,25万亿的居民储蓄也赤裸裸地摆在那儿呢。危机后,我们国内不断加大投资,出台政策希望刺激消费。但问题是,中国人真的是有钱消费吗?这些钱真的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吗?我们可以把那些储蓄总额除以中国的总人口,你会发现平均每人能摊到1万多块钱,要知道这个数字可是包括了那些还在吃奶的婴儿和那些赋闲在家的老人的,似乎中国人真的“不差钱”。但是,我又一次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怎么会呢?因为总量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说到这儿让我联想到某些地方热衷于宣传什么该地GDP总量超过多少啦,排第几了啦等震撼的新闻,但是去看一下它的人口规模,你就会忍不住:你说你们这么多人,也没见缺胳膊少腿,拿人口平均还不到人家的一半,你怎么就好意思拿出来瞎嚷嚷?所以说,一国中大部分人有钱,我们才能说这国人民有钱,这当中总量、平均数固然起着作用,但另外一个因素我认为在当前更重要,那就是收入分配或财富分配,只是收入是从流量方面去衡量,财富是从存量方面去衡量而已。那么要分析中国人有没有钱,让我们从分配的角度谈起吧。
无论如何,本章一开始谈到的一些事例都说明中国人目前不比从前了,至少一部分中国人是很有钱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经常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那些贫寒家庭的悲惨故事,真是应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从这些极端的案例我们可以感性地了解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那是相当的大,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到底有多严重呢?我们还需要从科学的、定量的角度来衡量。
衡量收入分配情况有多个指标,其中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基尼系数,由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它是对收入不平等情况的一种度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要想讲清楚这个系数是怎么得到的,我们有必要请出我们可爱的高中数学老师,让他先在黑板上画几个坐标。但是考虑到大家都很体谅咱们的园丁,我也不让他们出场跑一趟了,估计也没几个人想让老师来补习高中数学。大家只要知道: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的平均,李嘉诚有一元钱,你就有一元钱;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均,所有的钱都是一个人的,其他人收入等于0,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基尼系数越大,就表示不均等程度越高。一般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毛泽东时代基本上就是这样子,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差距悬殊,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大家都要出来造反了。
特别是咱们中国人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大家都没钱,倒也相安无事,生活很美好,所谓“穷开心”;但要是邻居的二狗子都开上大奔了,咱还天天挤公车上下班,那就很有问题了,时不时地给大奔的车胎扎个洞为汽修工人创造点就业机会之类的“义举”也就可以理解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它是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数,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显然,生活越富裕的人花在食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所以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这个指数的差别也可以反映出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
既然谈到收入差距,那肯定要比较两类人之间的收入水平,那怎么给人分类呢?可能大家马上会说,分成“穷人”和“富人”。那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呢?这个问题太抽象了,因为穷和富本来就是相对的,月收入3000元在北京肯定要算穷人了,但是在一些西部省份,这绝对是高收入了。其实,我们现在的制度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类方法,那就是城市和农村,下面我们来看看城乡之间的差别。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就采取了重工轻农、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而且城乡的户籍分割制度造成了社会成员之间难以流动,城市化水平比较低。1978年,农村家庭的平均纯收入(除去经营费用和税收)和城市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除去所得税和保险等费用)的差距已经达到了1∶2.6,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差距缩小到了1∶1.8,但是目前这一差距又到了将近1∶3.5,如果考虑城市居民拥有的福利、补贴、社会保障之类的,那么这差距就已经达到了1∶6以上,成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你可能要说了,城市里有富人也有穷人,农村里也有富人和穷人,这个分类不太合理。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城乡之间的差距要远远大于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可能你又会说了,才1∶6,也还可以啊,我跟李嘉诚的差距何止1∶600,我也没感觉怎么样嘛。个体的极端差异存在表面上好像没什么,但这可是一个非常大样本的统计数据,你设想一下:有两拨人,数量都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而且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拨人月收入6000元,一拨人不到1000元,这些人搅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状况?会不会有很多穷人盯着晃来晃去的有钱人眼里直冒光?想想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从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明显差距。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45.5%,而城市居民为36.7%,差将近10个百分点,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因为从前面我们谈到的标准可以看到每10个百分点就是代表一个档次,如果这么大两个群体之间的生活水准不在一个档次上,怎么叫做“和谐社会”?
实际上,农村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农村地区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2增加到了目前的0.4,几乎扩大了一倍;而城镇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了目前的0.38,翻了一番多。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比农村还要大。如果我们把城镇居民按照收入的高低等分为7组。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1985年的收入比例为2.9左右,1995年扩大到3.9左右,而目前这个比例达到了将近10倍。2000年以后,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约10%,而最高收入组则增长了近150%。这些似乎仅仅只是冷冰冰的数据,但是当你发现你的周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人和穷人时,其实你已经理解、感受到了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正是贫富差距拉大的必然产物。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地域之间的差距。现在网上、论坛上关于地域之间的争论很多很激烈,有些甚至很暴力,到了相互之间问候祖宗的程度。这固然与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迥异、相互之间不够了解有关,但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达”的地方鄙视“落后”的地方,没钱的人羡慕又看不惯有钱人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相互之间的攻讦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自从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在中国沿海地区划了几个圈之后,我们的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确实发展很快,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准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像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居民年均收入已经达到了约20000元,而最低的贵州则仅仅约为4000元,贵州人均年收入水平仅为上海的五分之一。我们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上海的小朋友一天有10元零花钱,上学路上买了一根2元的雪糕,那么这个雪糕就是贵州小朋友一天的零花钱了。如果你是那位贵州的小朋友,是不是有一种去打劫上海小朋友的冲动?而这差不多就是咱们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出,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基本都在沿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多是内陆省市,这就是平均数掩盖下的真相。如果你有幸在白天坐火车由南往北或由东往西横穿中国大陆,你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地域差异了。而那些老外到中国来,往往只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转一圈,就得出“中国人有钱”的结论,实在是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所导致的。
上面我们从城乡和地域两个视角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而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7,将要超过0.5的警戒线了,在国际上似乎只有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家可以和我们拼一下,与这些国家为伍应该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吧。
那么依据收入情况,我们也可以把社会上的各类人员分成几个阶层。那些富裕阶层主要有部分私营企业主、一些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一些外国驻华机构中方雇员、各种成功“炒家”、垄断行业从业人员、某些紧缺人才、有特殊专业技术的人员等;而最贫困阶层主要有部分下岗失业的工人和失地无地的农民等。显然,前者从数量上来说,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