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 读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他生活于古代希腊两次重要战争即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之间,几乎是希波战争的同时代人。他是吕克瑟司和德律欧的儿子,曾移居萨摩司。在萨摩司,他不但学会了爱奥尼亚方言,他还写了一部九卷的历史。他因本国人不喜欢他而自愿去了雅典殖民地图里翁,并死在那里。但也有人说他死在马其顿的培拉。有人还说他是史诗的作者,曾使垂死的史诗复活。
在诗人的名单上,他仅次于荷马而居第二位,可是另外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如赫西奥德或娄提马克斯。关于希罗多德,另外还有一些记述则说他喜欢旅游,一生到过很多地方。他曾北至黑海,南及埃及,东到巴比伦,西达意大利,足迹几乎遍及当时西亚和地中海东半部各个地区。在游历过程中,他注意寻访古迹,观察民俗,搜集和考证传说、旧闻,并记录成书。这些说法,大约是根据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的自述推测而来的。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这部著作以希波战争为主线,广泛地记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整篇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卷到第五卷,可以看作战争的背景介绍,它以希腊人和异族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希罗多德认为的纠纷的起因,以及波斯的兴起为主要线索,叙述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斯基泰、利比亚和希腊等地区的历史往事、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
第二部分从第五卷第二十九章起到第九卷末尾,可以看作战争的描述,它以希波战争为主,从爱奥尼亚起义,一直写到普拉提耶和米卡尔战役,讲述了希波战争的主要过程。整部著作内容博杂,脉络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完整。希波战争无疑是《历史》叙述的重点,但希罗多德又不仅仅局限于这次战争,它以相当大的篇幅记录了希腊及相关国家的历史传说、风土民情和逸闻趣事,对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作了大量收集,认真地整理并加以比较、分析、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一种崇尚东方智慧和东方文化的心态,与此同时本书中还大量地记录了一些神谶、灾异、梦兆等神秘现象。这些内容扩大了本书的记录,拓宽了本书的视野,使其完全超越一部战争史的范围,而成为当时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各个城邦的一部“通志”。与其说它是一部战争史,不如说它是一部希腊人记录当时希腊人所知世界的世界历史。
《历史》一书反映出来的历史观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历史过程持有一种宿命观点,人们的祸福和国家的繁荣都受到命运之神的左右。他认为,神有嫉妒之心,因此树高要遭雷击,名大会引神忌,而且“当城邦或民族将要遭到巨大灾祸的时候,上天总是会垂示征兆的”,历史事变和天意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但在战争的叙述中,他又认为胜负受到交战双方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非完全天定。他还试图以历史自身去说明历史,这在希腊历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由于这样的原因,希罗多德在历史叙述中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客观立场,而这一点正是历史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他奠定的一些原则,对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直到今天,对我们当代的历史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