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人物 (3)

唐高祖李渊(566-635)字叔德,唐代开国皇帝。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受到重用。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迁卫尉少卿、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于617年5月起事。李渊起兵后,一面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7月率师南下。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

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济世安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宗李渊的次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年轻时策动其父反隋,统一全国。后通过“玄武门事变”,登上太子宝座,于627年继位。

即位后,他居安思危,任贤用良,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加强汉藏交流,被当时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但其晚年亲征高丽的战争给中朝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

贞观遗风--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名曌(zhào),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705年退位。中宗复位不久后病死。

武则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收复西安。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加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励精图治--唐玄宗

唐玄宗姓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睿宗李旦第三子。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即位,改元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黄袍加身--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代开国皇帝,祖籍涿州,生于河南洛阳,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即帝位,国号宋,都开封。

他用各个击破、先南后北的战略,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南唐等诸国,加强对契丹的防御;杯酒释兵权,削弱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代军人掌握地方行政,遣使臣掌握地方财政;分散宰相权力;兴修水利等。他的政治措施加强了专政主义集权的统治,基本上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重文轻武、偏重防内的方针,对形成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影响。

契丹英雄--辽太祖

辽太祖阿保机(872-926)耶律氏,汉名亿,是辽王朝的创建者。出身契丹贵族,901年袭夷离堇职位,907年被推为可汗,统一契丹八部,控制邻近的奚、女真等族。他采纳汉族士大夫建议,推翻选举可汗制度,于916年自立为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建都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在位期间,改革习俗、筑城堡、发展农商,创制契丹文字和成文法典。并先后攻取营、平等州及渤海。对契丹封建化过程的推进及历史发展有重大作用。

女真英雄--金太祖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1123)汉名旻,因此也称完颜旻,金王朝创建者。1113年任女真族部落联盟酋长都勃极烈。次年率兵反辽取胜。1115年元旦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推行“猛安谋克”制度,命人创制女真文字。1120年与北宋订“海上之盟”,夹攻辽国,夺辽大片土地。对女真族历史发展有重大作用。

射雕英雄--成吉思汗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开国君主,名铁木真,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1206年被推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建立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改变诸部长期混战的局面。即位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1226年,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灭西夏,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族交往日益密切的客观趋势,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有为天下--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即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在开平继承蒙古汗位。1264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他在位期间,任用汉族官僚,注意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重视农业,设置司农司,劝课农桑,还设置河渠司,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他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元代社会矛盾一直都很尖锐。

平民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至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任吴国公后击败陈友谅为吴王。1368年称帝,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一代雄主--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即位后年号永乐,世称永乐皇帝(1402-1424年在位)。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自幼习练兵事,渐通经史兵法。1370年封燕王,十三年就藩,拥有重兵,镇守北平(今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嗣帝位后削藩,危及燕王。1399年7月,朱棣为夺帝位,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号称“靖难”之师。于1402年6月南渡长江,攻取京师(今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即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朝臣,并株连亲朋,史称“壬午之难”。同时削藩,加强中央集权。1421年,迁都北京。

朱棣在位期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戎马生涯--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生于女真贵族家庭。努尔哈赤花了三十年时间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落,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但是他不满足偏于一隅之地,逐鹿中原成为他的理想。1618年,他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40多年,创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八旗兵,培养一批统军有方的将领。常躬亲率军征战,指授方略,强调以智取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克众的著名战例。其军事思想对后来兵家有较大影响。

失意一生--顺治

清世祖顺治皇帝(1638-1661)名爱新觉罗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皇后。1643年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1644年改元顺治。9月自盛京迁都北京。福临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1651年亲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尽管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和爱情的失意,使他英年早逝。历史上关于他的死有多种说法。

千古一帝--康熙

清圣祖康熙(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八岁登基,十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他虽年幼,却年少老成,十六岁便铲除了鳌拜,继而平定三藩叛乱,稳定了西南边陲;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收复台湾,扩大了大清的版图;北拒沙俄,订《尼部楚条约》;西征蒙古,更加稳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如果说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康熙大帝好学上进,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他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由于他的文治武功,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

十全老人--乾隆

清高宗乾隆(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后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他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作诗多达四万首。乾隆也认为自己在军事上颇有成就,因此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

乾隆即位后,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平定蒙古、新疆地区的叛乱,并完善治理西藏,修建海塘,并主持编撰《四库全书》。但是其晚年好大喜功,任用大贪官和珅,大兴土木,又六下江南,耗费国家人力物力,整个清王朝也在乾隆末期由盛转衰。

末代皇帝--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于1908-1912年在位,年号宣统。三岁登基,由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在张勋复辟期间,复位5个月后再次退位。1932年在日本扶持下,执政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1959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

将战争艺术化的武将

兵圣--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