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拿破仑修书一封,迫使对手萨丁国君停战请和,逼迫他贡出国土中的所有特产。这是他第一次利用诡计与恐吓赢得的停战。他向萨丁宣扬自己会派出绝对的优势兵力,其实,他当时正腹背受敌,哪里有什么优势兵力?但士兵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因为他在两周内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从此之后,拿破仑手下的士兵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从战争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名字进行了改写,不再使用意大利文拼写自己的姓。不久的将来,他将再次改变其名。

人们都会不解,为什么拿破仑能够取得胜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动了多次进攻,为什么会这样呢?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年富力强。虽然他不够魁梧,但身体的耐性极好,长途的鞍马劳顿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保持清醒,而且肠胃极好,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也能应付。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超强的洞察力和极其敏锐的慧眼,一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应该说,是革命运动,给了拿破仑成功的机会。因为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平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能力逐渐胜过了他的出身,因此,拿破仑才能够年纪轻轻就当上三军统帅,虽然他在带兵的经验或者在学历上都还有欠缺。看看那些与拿破仑对战的敌人吧。查理大公[3]生着哈布斯堡[4]家族的鼻子,浑身带着病态。他所受的教育,怎么能与科西嘉人的勇猛顽强相提并论呢?更何况,此时的拿破仑已经得到了全军上下的支持。再说奥地利司令博利厄[5],已经是风烛残年,七十二岁高龄,还想与年轻有为年仅二十七岁的司令一决胜负?那个柯利将军,身患痛风病,作战都不能独立行走,怎么来打仗?阿尔文齐也六十多岁了,萨丁国王比他更老!维尔姆泽[6]将军,不仅耳朵重听,而且头脑愚钝,为人过于谨小慎微,哪里有机会战胜拿破仑?而拿破仑的果敢、迅速,无人能及,他不担心在行军中指挥作战,因为部下个个年轻力壮,他相信“时间就是生命”。

在拿破仑手下,最年长的贝尔蒂埃[7],也不过四十二岁,对他忠心不二。拿破仑从前任司令那里把他接收过来,并委以重任,因为他对意大利非常熟悉。贝尔蒂埃一直追随拿破仑,长达二十年,担任参谋长一职。拿破仑手下的另一员虎将,叫马塞纳。这是个点火就着的汉子,在船上当过随从,为人忠厚欠佳,曾在波旁王朝的军队中当过十四年兵,从没得到过一官半职。现在,只短短的几个星期,就被拿破仑提升为将军。那个奥热罗[8]呢,当过三支军队的逃兵,好大喜功,追求刺激,甚至有过小偷小摸的行径。拿破仑把这些人从社会底层挖掘出来,并加以提拔利用。

战役结束后,拿破仑会及时褒奖那些功臣,赞扬他们的勇敢。例如,一个掷弹兵,因为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三次战役后,就被提升为上校,甚至有再被提拔的可能。不过,对于留用的老将,拿破仑却不予重视,包括一些原有的将军,总是想办法遣散或调离。他认为:“那些人,坐在办公室里混混还凑合,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带兵打仗。”

对于失败的将士,拿破仑也并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反而会说:“别担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很快,我们会取得新的胜利。”但是,对于一个师长的拙劣战绩,他再也不能忍耐,当众在操练场上严厉训斥,甚至扬言要在他们的军旗上写上嘲讽的诗句。被羞辱的士兵当场请战:“明天让我们去当先锋。”第二天,拿破仑部队里的勇士们就多出一千多名。士兵们获胜后,他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同志和朋友。这样,法兰西人民的子弟被新司令完全征服了。

其次,拿破仑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他所率领的人民子弟兵。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带给他的幸运,因为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产物。至于奥地利,必须严格地节省兵源,因为他们的后备力量不足,难以补充。而且,这些士兵来自不同民族,语言也不统一。士兵之间,官兵之间,交流困难,更谈不上精诚合作。而法国士兵截然不同,他们有三千万人口做后盾,有着统一的民族信仰,在此后的二十年里,都不用担心兵源问题。

法兰西为什么要发动战争?简言之,要为国家赢得自由,要让天下人接受它的新思想!他们自称为了世界的革命,要造福全人类。不过,军队并不单单追求纯思想目标。它的任务是捍卫领土尊严,打击外来侵略。他们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安全,而不会去同情被推翻的波旁王朝。但是,法兰西不能只守不攻,因为,周边的各国,正对它虎视眈眈,想尽办法摧残这些新思想。所以,法兰西不得不先发制人,主动挑起战争。拿破仑就是高举为自由而战的大旗来号令三军。这也是拿破仑成功的一个原因。

在征服伦巴第、意大利后,拿破仑发表了一系列公开演说。宣称自己是为了解放当地的居民,才发动了战争;要帮助他们挣脱哈布斯堡王族和萨丁人,从而获得自由。那些对旧制度心怀不满的人,听了这强有力的宣言,怎能不振奋呢?那些被奴役的民众,对统治者不是早已恨之入骨了吗?而且,革命的新思想,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渗透到许多意大利城市,年轻的学子和市民为此早已蠢蠢欲动。意大利,渴望自由的年轻人无处不在,他们大声疾呼“统一意大利”,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领袖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反叛的思想早就开始萌芽,虽然未长成参天大树,但其势已经不可阻挡。看吧,不满的人群已经在欢迎入侵者了,并对拿破仑的演讲深信不疑。

眼前的统帅拿破仑,骨子里流着意大利人的血,操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母语,因此,意大利人并没有把他当成法国军人对待。拿破仑处处标榜自己是自由、和平的使者,他的所有信件,都在信纸上方印有“自由”、“和平”等字样。如果意大利人看清他的真正面目,将会多么失望啊!

拿破仑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但是,那支饥饿的部队能够不折不扣地遵守他的纪律吗?他能让士兵们举止文明,不骚扰百姓吗?他在给国内的信中写道:“劫掠现象时有发生,那些长年难得温饱的士兵,来到这富庶的平原,虽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会做出有伤军风的事情。但这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三年来,他们在阿尔卑斯山的边境地区,吃不饱,穿不暖。忽然来到乐土,难免做出一些不尽人意之事。但是,竟然有士兵为非作歹,犯下滔天大罪,这是不可以容忍的……为此,我决定严明军纪,绝不允许他们变为强盗……明天,我要杀一儆百,那几个人胆敢抢劫教堂里装捐款用的盘子。希望将士们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整军威。目前,法兰西士兵的勇敢已经令意大利人敬佩不已。而我要让他们对法兰西兵士的品格更加敬仰!”

因为拿破仑在军中有着无比的号召力,所以绝大多数的将士们会听从他的命令。他带领士兵宣誓:“绝不虐待正在解放的人民,不然,我们就变成了人民的灾难!如此一来,刚刚取得的胜利,将会伴随着牺牲勇士们的鲜血,付之东流;法兰西的盛名也会因此而受辱!没有军纪,乱作一团的兵士,没有资格做我的手下!”尽管一再的三令五申,仍然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违反军纪。为此,拿破仑苦思不得其解。他规定,那些不能在二十四小时内交出抢来物品的,就地枪决!

与此同时,叛乱,反攻事件不断。那些贵族、君主们怎能甘心失败呢,他们派人煽动城市暴动。拿破仑对待这些人,毫不手软。那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人,竟然敢反抗新统治者,无异于自取灭亡,一律杀无赦。逐渐地,叛乱越来越少。拿破仑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了公民渴望新思想的热情,人们期待新秩序的建立。这不能不说是拿破仑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他对民众演讲说:“可亲可敬的意大利人,法兰西军士来到这里,是为了帮助你们获得自由。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朋友,这支军队是值得信任的!我们将尊重你们的习俗,支持你们的信仰,保护你们的财产。”

继而,拿破仑又向意大利人大谈雅典、斯巴达和古罗马。是啊,历史给他以借鉴,他现在不正在改写历史吗?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开始阅读普鲁塔克的著作;后来,对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有研究;现在,他讲起这些来如鱼得水,伸缩自如。在他的脑海里,清楚地知道是谁曾经统治意大利,甚至能精确到统治的具体方位,他也知道现在的政府是怎样组成的,所以,他明白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治理。他以历史中受人爱戴的人物为榜样,仿效他们的行为,甚至雄心勃勃地要超越他们。

拿破仑不仅征服了他的军队,而且也征服了那些他接触到的国家,很快,就要征服整个欧洲。也许,最初的胜利,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但在他那传奇的笔下,都被描述成了非凡的战役,从而载入史册。所以,他头上的光环,至少有一半是依靠文字堆积出来的。然而,他对自己的手下,包括他所占领的国度,都在灌输着这一观点:我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在米兰发表的告士兵一书中,拿破仑写道:“将士兵们,你们如不可阻挡的百川之水,从亚平宁的高峰飞泻而下……米兰已经被我们占领……各国人民如同兄弟,首先,布鲁图[9]和西庇阿[10]的后裔是我们朋友,我们会以伟人为榜样,给大家带来自由和幸福。我们将重建古罗马朱庇特神殿,把那些英雄形象再现于世人眼前,从而唤醒罗马人的意识。几百年来,他们被奴役,精神麻痹,从此,他们将获得新生。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后人会为之感叹。你们,我亲爱的将士,将带给祖国无上的荣耀,而你们自己,也会因此而流芳千古……当你们凯旋而归时,百姓们会说:看,那就是远征意大利的英雄!”

有谁见过哪个司令曾经向士兵或者什么人发布如此演讲吗?谁还能超越拿破仑的想象力吗?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没有强迫下属来服从自己,而是去拉拢他们,他向士兵们说:“有谁想当懦夫吗?谁要当英雄?”不久,他会再次鼓舞士气,用英雄来激励他们。

他写信给督政们说:“已顺利渡过波河,第二战役即将开始。”他写给巴黎的报告都经过巧妙的构思,虽然汇报的是事实,但经他那么有意地加工之后,让人读起来如身临其境;如果他的报告被政府交给报刊发表,很快就会传向全世界。笔杆子,是拿破仑胜利的又一关键。

二、羽翼渐丰

“你们与萨丁签约的事,我已经知道。同意执行此约。”督政们看到拿破仑的这句话时,只觉得后背发凉。他们觉得,这样的信件,说是耸人听闻也不过分。当初大获全胜时的欢欣,此刻被冲到了九霄云外。有哪个战场上的将军,敢以这种腔调给政府写信?拿破仑的政敌们看到这封信,煽风点火说:“就凭这封信,他就应该被杀头了。”但是,他取得的那些胜利帮助了他,当初征服伦巴第的光荣,使得他在人民心目中牢牢地扎住了根。因此,谁也不敢正面攻击他。

不久,督政府派拿破仑的同乡,也就是科西嘉的萨利切蒂为特派员,来到他的军营。拿破仑才不会顾忌他的特派员身份,毅然地与萨丁签订《 停火协定 》。谈判中,他小试牛刀,初步显示了自己作为外交家的才干。当对方犹豫不定时,拿破仑掏出表,指着自己要发动进攻的时刻,说:“你最好早作决定。也许我不一定能胜利,但是,我不想为任何事耽误一分一秒。”谈判成功,通过《 停火协定 》,他生平第一次罢免了一个国君。继而,在没有征得上司同意的情况下,拿破仑与托斯卡纳的大公开始谈判。不久,他又以同样的方法,与教皇面对面谈判。

这一切,使得督政们感到了不安,怎样才能控制这个危险的人物呢?有人提议:“我们派个人去监督他,就让克勒曼[11]去吧,让他与拿破仑共同指挥,同时,由萨利切蒂负责政务。”决定送到洛迪的那天,战斗正在进行。这才是拿破仑真正意义上的胜仗。高昂的士气,再加上士兵们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阿达河桥很快被拿下,奥地利军队见对方来势凶猛,不打自溃。尽管后来有许多胜利比这要辉煌得多,但是,没有哪次胜利对拿破仑的思想产生过如此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