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别想一下子就造出大海——犹太人论积累 (1)
犹太人对金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好高骛远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不但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会与之失之交臂。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来自积累
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职业之初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如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哈同在上海的沙逊洋行当门卫,表现突出一年后升任地产科领班;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5个月其手艺就得到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开始,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就是三年。类似的事例太多。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犹太巨商如此,小商人也一样;白手起家时如此,功成名就后也一样。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对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的细节了如指掌,尤其对统计数据非常在行。这种境况下犹能如此踏实,当属罕见。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了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冰面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会变味。难道事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的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品,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速冻的机器。成功的路是很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地总结,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巴尔卡是一个懂得怎样垒高自己的人,这种垒高就表现在他具备了一种发现的目光,表现在他具有成功的毅力和能力。收获是播种的孪生兄弟,巴尔卡就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自己垒高,实际上就是说人要站得高些,站得高了,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我们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我们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最可怕的人生见解,是把多维的生存图景看成平面。因为,那平面上刻下的大多是凝固了的历史—过去的遗迹。人生不能像某些鱼类躺着游,人生也不能像某些兽类爬着走,而应该站着向前行,这才是人类应有的生存姿态。当把自己垒高时,就还原了世界与人生的多维生存结构的真面目,自己也就不会被由于自己心理扭曲造成的虚幻现实所淹没。
从每个硬币开始积累
一个高财商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发现致富的机遇,他们似乎对财富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低财商者会让财富从自己的身边溜走却毫无察觉。
有两个年轻人一同去寻找工作,其中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犹太人。
他们都怀着成功的愿望,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有一天,当他们走在街上时,同时看到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了起来。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连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中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后来,两个人同时进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又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无法理解:“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如此快地发了财呢?”犹太青年说:“因为我不会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走过去,我会珍惜每一分钱,而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在乎钱,而是眼睛总盯着大钱而对小钱弃之不理,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对于一个高财商者来说,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个硬币”开始的,一个成功致富的人决不会因为钱小而弃之,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获得更大的财富。
对金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一个人对待人生和事业的态度。只有在任何时候都不好高骛远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不但不能得到大的财富,小的财富也会与之失之交臂。
18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化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瑞典国王毫不知情。有一次去欧洲旅行的旅途中,国王才了解到自己的国家有这么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于是国王决定授予舍勒一枚勋章。可是负责发奖的官员孤陋寡闻,又敷衍了事,他竟然没有找到那位全欧洲知名的舍勒,却把勋章发给了一个与舍勒同姓的人。
其实,舍勒就在瑞典一个小镇上当药剂师,他知道要给自己发一枚勋章,也知道发错了人。但他只是付诸一笑,只当没有那么一回事,仍然埋头于化学研究之中。
舍勒在业余时间里用极其简陋的自制设置,首先发现了氧,还发现了氯、氨、氯化氢,以及几十种新元素和化合物。他从酒石中提取酒石酸,并根据实验写成两篇论文,送到斯德哥尔摩科学院。科学院竟以“格式不合”为理由,拒绝发表他的论文。但是舍勒并不灰心,在他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以后,根据这个实验写成的著作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舍勒在32岁那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如果你有舍勒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有在平凡中求伟大的品性,那么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要知道在整个社会系统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人从事特定工作之外,一般人的工作都是很平凡的。虽然是平凡的工作,但只要努力去做,和周围的人配合好,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小生意也能赚大钱,有这么一家公司,它叫吉邦搬家中心总公司。该公司创办于1989年,仅用了九年时间,年营业额就增加356倍,达到110多亿美元,并从一个地区性公司的小型企业,发展成在全国近60个城市拥有分公司或联营公司的大型企业。欧洲一些国家还争相购买它的搬家技术专利。吉邦搬家中心的总经理叫杰克·奈基,由于经营上的成功,已成为美国服务业的明星,被评为美国最活跃的青年企业家之一。
杰克·奈基生于1955年,年轻时曾经干过当时比较赚钱的运输业。但好景不长,1985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使运输业由盛转衰。为了生存,杰克·奈基日夜奔驰在公路上,少睡觉,多付出,但仍逃脱不了破产的厄运。
正当杰克为今后生计发愁时,报纸上一条简短的消息引起他的注意。消息中说,沿大西洋地区每年搬家开支600亿美元,其中纽约市就有180亿美元。杰克产生这样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在这不引人注目的行业上试一试运气?于是决定办一个搬家的专业公司。
事实验证了他的观点,公司开张后,果然生意很红火,许多顾客都打电话提前预约。杰克经营之初对搬家技术就作过全面的了解,根据顾客的需要,他对搬家技术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开发出许多附带的服务项目。他抓住顾客珍惜家财和怕家财暴露于外的心理,设计了搬家专用车,把家用器具装在这种车上,既安全可靠,又不会被路人看见。针对城市住宅多是高层公寓,杰克专门设计了搬家专用吊车和集装箱,高层公寓居民搬家时,只要用吊车把集装箱送至窗前即可进行作业。此外,杰克还提供与搬家有关的服务400多项。
杰克十分重视公司的服务质量,把它作为增强与对手竞争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该公司每完成一宗搬家任务后,都要请顾客填写《完成证明书》,它的背面则是《赔偿请求书》。作业人员如果连续十次向公司交回《完成证明书》,杰克就亲自奖励给该员工1万美元;如果出现索赔事故或受到顾客批评,不但得不到奖金,还要被扣罚奖金。这种严格的业绩考核方法使公司员工都把提高服务质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吉邦搬家中心以其优质服务和创新经营,得以在美国众多的搬家公司中脱颖而出,并遥遥领先。
杰克及其搬家中心的斐然业绩证明,善于收集信息,从中发现商机,即使一些不引人注目的行业,以及那些被人瞧不起的新行业,也能创造出杰出的企业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一个帝国的灭亡,一开始居然是因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的战马的一只马蹄铁上的铁钉松动,你会不会相信这种说法?其实这完全可能:少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变化,最终会酿成一场灾难。
管理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蝴蝶效应”。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始条件是因东京有一只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被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就引发了纽约的一场风暴。
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最先进的一艘船“环大西洋”号海轮居然在一个海况极好的地方沉没了,很多人都十分不理解。后来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21名船员的21种笔迹记录着这次当天晚上发生的一切:
一水理查德: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准备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理查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个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但没有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了架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