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张守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05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关系视角考察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个体理论,探讨一个具体的、丰满的个体如何才能“出场”的问题,目的在于揭示真实的个体如何出场的逻辑机制。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守奎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本书围绕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勾勒出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最后落脚在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上。全书共分六编,各编内容基本上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序,反映了理论创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品质。开篇绪论强调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全书主体结构由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及其运用编、中华思想史当代马克思哲学57.6万字 - 会员
马克思哲学的世界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的哲学,离开马克思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必然离题万里,往往把马克思哲学抽象化、教条化,甚至贫困化。资本主义现代世界遭遇时代困境——社会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异化矛盾同步、“悖论”共生。康德以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尝试破解这个时代难题,却终究“心事都虚化”。马克思哲学的首要创新是首倡“改变世界”的哲学观,然后才是关于世界、人、社会和时代的实践论的本体论洞察、人性论追究、认识论哲学29.4万字 - 会员
何谓唯物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包括基本含义和重要意蕴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活动及其矛盾运动是思想观念以及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此为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从方法维度看,新唯物主义是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方法;从认识维度看,新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从价值维度看,新唯物主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从实践维度看,新唯物主义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同唯物主义的其它含义相比,新唯物主义的含义是哲学22.4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1辑)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予以探索;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哲学16.2万字 - 会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这个内在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为它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本书选取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列宁主义时期的历史作为阐释对象,围绕重大事件发生和重要思想形成谋篇布局,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发展的进程。希冀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哲学27.6万字 - 会员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研究
本书是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研究。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是对时代问题的哲学解答。为人类寻找解放道路,为人类走出困境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建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追问哲学的本质使命所在。正是源于这种对哲学的新理解和新要求,马克思在批判一切旧哲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本书回归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回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观形成时的历史语境和时代问题,研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本书篇哲学15.9万字 - 会员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历史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花费了十五年黄金时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含丰富的经济学思想,也包含丰富的哲学历史观思想。本书以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学的研究视域出发,系统探讨和还原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历史观思想的源生背景、形成路径、发展态势及其未来走向;总结和反思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历史观哲学16.8万字 - 会员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本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将实践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较论域中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三种向度,即认识论、主体性和政治伦理三个批评范式,试图从批评形态的逻辑结构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和演变分析。哲学18.6万字 - 会员
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的哲学研究
本书从哲学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选择了“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作为研究主题,就是力图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虚拟社会中人的虚拟性活动的当代形态、构成系统、基本形式、主要环节、运行机制、价值意义、合理规范等问题,从而深刻理解虚拟性活动这一人类活动的新形态和人、社会存在发展的新方式兴起的必然性、本质、特征、作用、价值等,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和社会的本质及发展的趋势。哲学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