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式饭局社交术
陈南编著更新时间:2024-06-04 16:49:15
最新章节:第11章 收局要精彩,买单是门大学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介绍了请客吃饭的技巧和餐桌礼仪规则,并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请客吃饭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
品牌:武汉阅米
上架时间:2012-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武汉阅米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南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社交分寸:做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社交分寸:做个复杂世界的明白人》是一本帮助你潇洒游走于各种交际场合的社交宝典。与人交往重要的是把握分寸感,亲疏有度,才能久处不厌。不管是公共场合的泛泛之交,还是相识已久的至交好友,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往来都离不开人情世故。只有懂得这些人情世故,懂得圆通处世之道,才能掌握打通社会这个名利场的钥匙。励志8.9万字 - 会员
应酬的艺术
如今的应酬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的艺术,本书就是一部以饭局、酒席为主要场景的应酬宝典。无论是家庭聚餐、同学聚会、公司年会,还是请客户吃饭,在不同场合的宴会上,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姿态以及沟通的技巧,如宴前的准备、餐桌的礼仪、祝酒词、场面话等。这是一本实用型的饭局攻略书,有场景案例,有应对技巧,极具实际操作性。励志8.3万字 超级沟通者:与所有人连接的秘密
在这本开创性的沟通指南中,作者揭示了成为这类“超级沟通者”的秘诀,论述了有效沟通的科学和艺术。没有人天生就具备这些技能,但通过后天的练习,人人都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制定沟通策略、促成良好关系,成为“超级沟通者”。“超级沟通者”懂得如何听出复杂的情绪、微妙的价值判断和隐藏的观念,这些都影响着我们说出的话语和倾听的方式。我们的经历、三观、情感生活,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每一次对话。励志17.3万字- 会员
别抱怨啦:如何走出精神内耗,拥抱美好的人际关系
本书是旨在帮助我们修复紧张的人际关系、缓解负面情绪、放下怨恨,从而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的实用指南。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表达感恩可以让人更努力地投入一系列积极行为,比如锻炼身体、建立人际关系、帮助他人以及其他能够导致自我改善的主动行为。根据屡获殊荣的感恩教育家克丽博士的说法,只有当我们能够体验与表达感恩之情时,才能为真正的成长和转变开辟道路。本书是第一本基于25年的开创性研究探讨感恩与抱怨的著作。这本改励志9.6万字 - 会员
成事话术
你的职场社交宝典来啦!告别尴尬,拥抱自信,无论是面试谈判、团队建设,还是商务宴请、年会致辞,一本书搞定所有社交难题。这里有最潮的沟通技巧,最炫的表达方式,让你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瞬间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不再害怕开口,不再畏惧拒绝,用《成事话术》武装自己,开启你的社交达人之旅!无论是职场小白还是社交老手,这本书都能让你如虎添翼,轻松应对各种场合,成就你的不凡人生!快来一起get新技能,让你的生活更加励志6.2万字 - 会员
圆通的人际关系(精华版)
人际关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一个毫无能力的人,是无法依靠人际关系成功的。而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便能力再强,也无法顺利获得成功。各地风土人情不同,人际关系表现也不一样。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注重伦理道德规范,讲求“在圆通中分是非”,把是非分得大家都有面子,不得罪人,但也不讨好人,人际关系才可能良好。励志10.4万字 - 会员
和人打交道的诀窍:卡耐基的20堂为人处事课
《和人打交道的诀窍:卡耐基的20堂为人处事课》是一部深入浅出地探讨人际交往艺术与处世哲学的经典之作。本书基于戴尔·卡耐基这位世界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与成人教育专家的核心理念,给出了人际交往的潜规则所在,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更加自信、有效地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解决冲突,并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尊重与友谊。书中不仅传授了沟通的艺术,包括倾听的技巧、表达自我而不冒犯他人的方法,还深入剖励志6万字 - 会员
5分钟沟通人心
在职场,不会沟通,你就输定了!要想叱咤职场,千万别输在说话上。在《5分钟沟通人心》一书中,作者总结了沉默沟通、赞美沟通、示弱沟通、幽默沟通、主动沟通、退让沟通、拒绝沟通、从众沟通、炫耀沟通、容忍沟通等10种沟通方式,并用丰富的案例将大家带入相应的沟通尝尽,让人身临其境,更快理解这些沟通技巧及其使用的心理基础。运用好这些沟通技巧,可以产生相应的亲和力和杀伤力,能助大家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提升人际交往励志10.3万字 - 会员
高品质的人际沟通
本书源自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高品质的人际沟通》,在此基础上拓展、丰富。以现代传播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演讲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为支撑,结合当代信息传播环境的新变化,立足于解决当代社会传播与人际沟通的实际问题。本书在人类沟通的历史大视野下,说古论今;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环境中,理性阐释;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思考其时代发展与历史转型,在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之间,寻求学科交叉、知识互励志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