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历代治边政策研究
李大龙主编更新时间:2024-01-04 10:59:2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稿共收录论文28篇,这些文章均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上发表过,时间大致集中于近二十年。选择的标准有二:一是主题为“中国历代治边政策”;二是有一定的引用率和下载量。所选文章内容主要探讨自汉代以迄清末等历代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的政策举措,主题围绕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形成、多民族国家疆域统一等中心展开,深入研究各个不同时期治边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其继承与创新,从而总结出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边疆、处理民族关系、促进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方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制度上的努力和有益探索。
品牌:华夏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1-01 00:00:0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华夏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大龙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元结考论
本书对元结生平、行迹及作品进行了相关考证,补充了元结生平事迹、辑佚了部分作品;对元结漫家思想、廉政思想、孝道思想、治蛮思想进行了系统论述,揭示了元结思想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同时对元结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元结在序体文和山水铭文上的突破与创新;最后探讨了《大唐中兴颂》的创作背景、主旨及传播与接受情况。本书对元结生平、思想、文学创作展开全面研究,试图揭示出元结多方面成就。历史22.6万字 - 会员
言不尽异: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
差异在当下的历史学研究中无处不在,差异多样化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差异在改变着我们的追问方式,更重要是,差异与身份认同的连接,使得我们与研究对象之间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本书是2016年举行的“写历史:实践中的反思”系列会议之二“差异与当下历史写作”的讨论成果结集,它展示了当下历史研究的可能性,也呈现着差异在历史写作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浮现。追问差异,也是在追问,在历史写作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历史29.6万字 - 会员
清代江南乡村塾师与地方社会
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塾师是一群在学塾中默默教学,名不出里巷的历史小人物。但是,他们却是乡民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对江南乡村社会的教化、民众日常、家族成长及公共事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书在广泛搜集各种史料的基础上,对江南乡村塾师的经济生活、馆居生活、社会交往、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使研究具体深入且有血有肉,本书还选取了张履祥与陈梓进行了个案研究。关心像江南乡村塾师这样一群历史小人物历史21.2万字 - 会员
走在史学边上
本书对历史教材的语言规范性、史实科学性等,历史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史料教学的案例与分析等,高考试题的科学性、导向性问题等,教师成长、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另外,将关于如何做一名好教师的相关论文集结在一起,并将迄今为止的重要著述置于“附录”中。书中多篇论文在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历史教学》以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期刊上发表,出版前对相关论文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与历史19万字 - 会员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2辑)
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长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其中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会结集成《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一书。本辑就是《大数据历史14万字 - 会员
从《唐将书帖》看明清时代的南兵北将
《唐将书帖》是万历援朝战争期间,一批明朝东征将士写给朝鲜宣祖时期(1568—1608)著名相臣柳成龙的书信。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释读《唐将书帖》出发,考证相关作者及关联人物、事件等线索;中篇根据《唐将书帖》提供的线索探讨明朝的战略:从和谈、练兵、粮饷及善后三个角度切入;下篇立足吴惟忠、骆尚志、张应种、吴宗道等具体人物,考察南兵北将及其变迁的轨迹,以期大致勾勒这场战争的轮廓并呈现明清时代多视角历史44.4万字 - 会员
朱熹的史学思想(修订本)
本书对朱熹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朱熹以天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其历史哲学分为天理、事势、心术三个层次,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治史特色,完整地构建了义理史学体系。朱熹在史著编纂上强调史体互补,论证的史家心术是刘知幾史家三长到章学诚史德论的中间环节。本书考证了《资治通鉴纲目》的成书过程,否定了四库馆臣沿袭宋末王柏的该书为赵师渊所撰的观点。在朱熹被“圣人化”的过程中,其史学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对后世产生历史32.4万字 - 会员
王权、法律与神祇:萨珊波斯与古代中国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样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问题。开篇纪念蔡鸿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编所包含的十篇书评和会议综述,主要对涉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关古伊朗文明向东传播的若干著作进行评述,以志作者研习波斯文明与古代中国这一课题的学缘。历史19.5万字 - 会员
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苗族史诗《亚鲁王》是一部反映古代苗族军事活动、经济理念、人生礼仪、生产劳动、民间观念、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是麻山苗族探寻祖源的根据。本书沿两条线索展开论证,一条线索沿史诗的核心功能、知识派生功能和实践派生功能进行块状研究,旨在以“中心—边缘”的脉络廓清《亚鲁王》史诗社会功能如何影响社会运转;另一条线索沿着绑定和维系真实的功能,拓展和实现跨界的功能,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进行条状研究,旨在以功能的类型历史2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