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花写作法:10步写出一篇好小说
(美)兰迪·英格曼森更新时间:2022-09-22 11:56:11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本书是小说写作指导书,立足于作者自创的“雪花写作法”,以寓言的形式架构,传授将心中故事顺利落到笔尖的10个步骤。“雪花写作法”的10个步骤是利用“雪花分形”的原理,不断将小说创作的环节细化,令写作者自身对小说内容的构思更加清晰。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正确界定你的目标人群;如何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故事;如何进入你的角色,包括反派角色;如何把握节奏,抓住揭示主题的最佳时机点;如何预演每一个场景,确保故事具有超强冲击力……作者鼓励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不要放弃探索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如果你所已知的小说写作方法都无法捋顺你的思路,“雪花写作法”一定能为你带来惊喜。
品牌:中青文
译者:王海颖
上架时间:2022-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青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兰迪·英格曼森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
十四行体中国化的百年进程,经历了早期输入期、规范创格期、变体探索期和多元发展期,其间诞生了数以万计的汉语十四行诗。诗式跨语系移植,一般都要经过原样式拿来、中介物沟通和新样式诞生,其中最为重要的转借环节是作品翻译、理论介绍和作品创作,中国诗人通过以上转借环节推进了十四行体节奏模式、乐段结构、建行方式、诗韵组织和诗组结构的中国化,推进了中国新诗体和新诗律的建设,十四行体中国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成果,文学34.5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
本专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辩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文学27.5万字 - 会员
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诗歌史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诗歌大量以声音、表演、跨媒介合作等形式呈现,突破了以印刷文本为核心的传统诗歌体制。这既是当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诗歌沿先锋、实验路径的变革,又是诗歌古已有之的“活动基因”的释放。纽约派诗人正是这场诗歌转型中的先锋代表。本书以其诗歌朗读、诗歌—剧场、诗—画、诗歌—电影、诗歌—音乐合作等为考察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活动诗歌”概念,并对纽约派活动诗歌的复杂谱文学22.9万字 - 会员
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研究
本书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过程中发生的照搬、误读、纠偏、阐发等现象进行准确辨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得失进行论证,认为中国对俄国文论的接受既促进了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也助长了中国文论中工具论的增长,从而为当前中国文论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本书还对中国接受俄国文论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完成了中国接受俄国文论的年表工作。文学17万字 - 会员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
《新世纪文学论稿——作家与作品》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对新世纪重要作家作品评论的选集。其中既有对当代文学著名学者和批评家学术著作和成就的评论,也有对不同代际作家作品的评论。多年来,作者一直密切关注和追踪当下文学的发展,并通过批评文章积极参与构建新世纪的文学版图。这些文章虽然是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但我们同时可以到作者对新世纪文学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的理智分析、判断和批评。因此,这些评论不仅有鲜明的现场文学31.4万字 - 会员
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多维阐释
本书为作者对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五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的儿童观、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内涵;文体论从小说、童话、影视、科幻等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文学15.2万字 - 会员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文学15.8万字 - 会员
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本书丰要目标是在汉魏六朝诗歌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并行、交叉与相互转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诗乐共生和诗乐分离的过程,以及诗歌多种传播方式与诗歌文学嬗变的内在联系:第一、第二章,系统梳理汉魏六朝配乐歌唱、徒歌、吟诵等几种主要的诗歌口头传播方式及其历史,厘清该时期石刻,题壁、传抄、结集等几种主要的诗歌文本传播方式的早期形态及传播特点;第三章讨论汉魂诗歌创作机制与诗歌音乐、文本交叉传播形态;第四、第五章,对“文学21.7万字 - 会员
讲述与聆听: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研究
作为一部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广播传播进行研究的著作,本书从历史的和社会的角度梳理了当代长篇小说通过广播传播的过程,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广播小说选题、播讲、传播效果的特点。本书也在广播媒介的视角下探讨声音对当代长篇小说的“二度创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体结构、审美内涵、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及表现特点,从而加深对当代长篇小说的理解。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当代长篇小说传播时仅仅关注书刊、影视、网络而忽略了文学25.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