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有闻必录:一个中国新闻口号的兴衰
操瑞青更新时间:2021-02-08 14:23:1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有闻必录”是横贯晚清民国报界极具感召力的新闻口号,它自1870年代被《申报》引入报刊之后,便长期盘踞在新闻界的话语舞台上,堪称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口号。然而,历史上风行一时的“有闻必录”却给今人留下了种种困惑:(1)该口号从何而来,它有着哪些具体内涵,其发展演进宏观历程究竟是怎样的?(2)对中国新闻界来说,这样一个口号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在历史语境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到底在哪里?(3)这样一个在实践操作中有悖常理的新闻认知,为何会在中国新闻界兴起,又为何能够有着绵延长久的生命力?循着“新文化史”的宏观取向,借助历史文献、话语分析等研究办法,本书试图从整体上勾勒“有闻必录”口号的演进脉络。本书之重心,就是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揭露该口号的兴衰动因,进而回答上述几点困惑。本书的主体内容共六章,以时间为线索展开了叙述。前三章主要考察了“有闻必录”在报界出现、扩散与风行的兴起历程,后三章则探讨了该口号被质疑、坚守乃至被抛弃的衰退经过。就兴起阶段而言,“有闻必录”的出现与《申报》的商业诉求密不可分,它形塑了新式报刊在新闻活动中的“有闻”优势;此话语优势,在“史家记事”等古典文化传统的阐释影响下,逐步具备了正当地位,被更多的报刊接受;20世纪初,在新闻界的管控背景下,“有闻必录”成为了新闻人反抗“不录”管控的“必录”抗争话语,进而风行了整个新闻行业。就衰退阶段而言,“五四”时期知识精英站在西方新闻理念等思潮下的集体反思首次强烈冲击了该口号存在的正当性基础,精英话语开始呼唤新的活动准则;面对此景,新闻从业者虽开始了自我反思,却也因政界的打压与新闻活动的分化等现实因素的存在,始终对其不乏坚守;待到1940年代前后,在战时的新闻动员与政党新闻业的报业改造过程中,新闻活动渐渐形塑了新的行为规则,“有闻必录”存在的合理性因素全然丧失,成为了一个在批判中被不断言说的口号。在此基础上,本书表示,“有闻必录”应当被视为一个形塑中国新闻活动边界的本土话语,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该口号讨论的“闻”与“录”话题,触及了新闻活动中关于信息采集与发布这一根本的边界问题,其兴衰历程展现了中国新闻业对于“如何从事新闻工作”的自我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本土报业实践语境的融入,使得这一颇具“地方感”的行业话语参与到了新闻活动的边界塑造中,影响了中国新闻业的面貌呈现。此外,时人在历史语境中对“闻”与“录”关系命题的回答,将为我们重新审视当下新闻活动及其边界问题提供有益启发。关键词:“有闻必录”;口号;兴衰;新闻活动;中国新闻业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操瑞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
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社科32.4万字 - 会员
财经报道研究
作为全面、系统地对中国财经报道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应用新闻学论著,本书开创性地建构了由财经报道本体研究、财经报道艺术研究、财经报道类型研究三部分组成的财经报道研究体系。本书研究视角独特,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操作性,曾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财经频道及海外中心财经记者的培训教材使用,对财经报道一线的编辑记者以及财经报道领域的研究者、学生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社科25万字 - 会员
清代蒙古族诗人汉文创作传播研究
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社科19.8万字 - 会员
西方媒介学名著导读
本书汇集了媒介环境学、媒介化社会理论、媒介技术哲学、媒介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尝试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从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勾勒当代媒介学的知识地图。社科21.4万字 - 会员
出版业知识服务转型之路: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研究
本书重点分析总结出版单位知识服务实践经验,内容涉及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综述、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调查问卷分析及应用案例分析、知识服务标准研制情况、国家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建设情况和试点单位案例等部分。首次全面总结分析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首次全面展示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82个应用案例,首次全面发布了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报告。社科35.1万字 - 会员
总编视角: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社科44.8万字 - 会员
行进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北京,既是曾经的古都,又是现代的首都。“千年古韵”与“创新发展”两种属性的碰撞交融最终凝聚成为“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则是实现这一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书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社科14.3万字 - 会员
杭州学刊(2018年第4期)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社科20.9万字 - 会员
新闻文论集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职的单位的视角撰写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文,大多数文章都已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实践与思考》等刊物公开发表,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写的对社会热点的时评文章,全都发表在作者供职的《工人日报》上,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4年。这些文章折射了新世纪以来传媒格局、媒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凸显了互联网传播时代主流媒体对于内容的定义与把握、内容的生产与分发等核心问题的社科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