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
韩经太更新时间:2020-05-20 15:33:21
最新章节:第15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具有若干复杂而深刻的核心问题,其中一些话题具有非常强大的延伸能力,旁浸其他领域,演变成为一种贯穿各个文化层面的内核。《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九个焦点:道法自然、技道两进、玄圣素王、在事为诗、马乘飞燕、以形媚道、文心智术、吟咏涵泳、典型境界,展开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以期推动传统审美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4-20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韩经太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唐诗僧研究
本书对中唐诗僧和僧诗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唐诗僧和僧诗既是佛禅文化的表征,又是中唐文学不可缺少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代佛教兴盛、诗歌繁荣相互影响的结果。中唐诗僧有着亦僧亦士的双重人格,其诗以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本书从总体上把握中唐诗僧和僧诗的共通特征,并划分为通俗派和清雅派。重点研究了寒山、拾得身世及唐末宋代,寒山在士林、缁流被广泛传播。对皎然等中唐清雅派的代表人物的出身、学识、思文学18.6万字 - 会员
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1978—2018)
本书以中国的俄苏文学学人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梳理呈现俄苏文学学人群体的地域分布、研究方法以及时代特色等特点,同时采用群体考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戈宝权、高莽、吴元迈、刘文飞、周启超五位学者进行个案分析,这五位学者分别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体现不同的研究个性,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学术传承。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为俄苏文学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并为以后的学人研究提供一种参照。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文学术语
本书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将教学和学习中常见的文学术语进行整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了连篇累牍的枯燥同时满足了文学爱好者的基本需求。该书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犹他州立大学的吉姆·罗杰斯(JimRogers)教授的鼎力相助。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文学8.3万字 - 会员
“自我”迷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与民族性建构
本书以美国“自我”为圆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部美国小说为半径,从宗教信仰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移民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9·11”创伤与世界主义愿景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我”的危机及其引发的自我反思、拯救和展望。本书将文学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有机结合,剖析文学建构世界的能动性和美国民族性的动态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文学和理解美国提供了文学19.3万字 - 会员
古代文学灾害书写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关于灾害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叙了自然灾害的恐怖场景、人们困苦的生存状态与痛苦无望的心态,记录了多种抗灾、救灾及防灾手段,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书以文学为本位,采用灾害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古代文学的灾害书写进行了宏观考察,总结了其中藴含的可贵的民族精神,对当下精神文明建构有重要意义。文学25.3万字 - 会员
再现、批判、诗性:“后9·11”小说诗学伦理叙事研究
本书是2015-2016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计划项目结题成果,主要研究21世纪英美文学中的经典“后911”小说,采用文本细读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后911”文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创伤的再现、理性的批判和诗学伦理救赎,以此展现“后911”文学这一特殊文学门类将“悼歌”、“批判”、“救赎”合三为一的美学机制所特有的伦理价值与审美意义。文学18.7万字 - 会员
近代女性文学视域下女性观念转型研究
中国近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女性群体当此巨变之时,思想观念和历史命运都出现明显的转型,这一点在近代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诗词创作和女性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就女性诗词创作而论,本书立足于才女吴藻、沈鹊应、单士厘、南社徐氏姐妹、秋瑾、吕碧城等近代女作家的作品,找到她们前后期创作的分界点,以此为基点,比较她们前后期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她们女性观念的转型轨迹。就女性小说创作而论,主题类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文坛作家的儿童文学研究
纵横文坛的中外文学大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有何不同一般的呈现,这其中又有怎样不同以往的思考与洞见,又有着怎样的偏颇与局限?怀着对这一问题的强烈好奇心,本书秉承从问题出发的研究思想,通过大量文本细读,还原文学历史现场,透视享誉文坛的大作家们儿童文学创作中独到思想与艺术手法,同时以严谨的批判精神,审视作家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本书具有突出的经典意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既研究鲁迅、冰心和张炜等代表性中国作家的儿童文学18.5万字 - 会员
抗战时期昆明的文化空间与文学表达
本书聚焦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跳出了将昆明仅仅视为西南联大“背景”的研究思路,通过挖掘、梳理原始文献资料,细察了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文人心态与文化氛围,展示了昆明作为战时“文化大都市”的特殊魅力。抗日战争促进了昆明的现代化转型,从内地来昆明的文化人士改变了昆明的文化生态,刺激了本地人的文化认知,由此形成了由外来者、本地人、昆明城共同构建了的独特文化空间。本书对抗战时期昆明文化空间的考察,丰富了抗战文学2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