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中国政治
许耀桐更新时间:2020-08-13 19:25:20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围绕政治的基本问题,阐释了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力量以及政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论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情况和政治特色、政治优势。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许耀桐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者立足于大历史观,以现代性反思为视域,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展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本书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文明形态的中国政治21.2万字 - 会员
新时代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统一战线研究”丛书之一。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深入论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凸显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道路、中国智慧所赋予的“中国式民主”的时代魅力;作为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具体内涵和独特优势等等。政治14万字 - 会员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修订本)
上古巫史不分,史官凭着宗教仪式中的文献活动取得话语权力。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载录、继承、阐释和经典化,构建了具有裁判社会功能的原史文化传统。在这一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整理六经和设帐课徒、诸子的各鸣一端、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经典文献政治38.4万字 - 会员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全书包括上篇“批判与借鉴: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研究”和下篇“道路与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两个部分。上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当代西方学者的研究,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角度探讨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探讨了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一些思潮。下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实践特点;另一方面探讨了国外对中国政治13.8万字 - 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历史逻辑与当代建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适应具体环境、历史任务及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制度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发展性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与自信。本书作者从宏观视角切入,首先分析制度自信的思想渊源和各种维度,然后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础,基本内容、优势,政治14.4万字 - 会员
固本安边: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
本书以国家治理视阈中的边疆治理为视角,对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驱动机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灾荒赈济的区域联动和实践效应进行系统地考察,既注重宏观研究也重视微观剖析,深刻揭示了清代荒政制度在西南边疆地区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互动、官方与民间救灾方式交互、仓储备荒体系与粮食安全、边疆治理模式和国家建设方略等多重面相。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作为有效推进西南边疆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政治45.8万字 - 会员
中国研究(2014年秋季卷/总第20期)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政治19.5万字 - 会员
宋代士风研究
受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仕以行道,自任以天下为重;另一方面,他们又追求世俗的生活体验,以满足个体心灵的宁静与自适。本书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宏观和个案的结合,和审视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力求揭示其多元化的人格特征。政治20.9万字 - 会员
战争与国家能力: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扩张和向基层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军事、税收、司法和其他一些以前属于地方团体或传统社会精英的权力都逐渐收归国家政权所有。在战争或国际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下,国家政权在强制、汲取和保护等方面的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反映了这一进程。面对日军的侵略,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根据地政权显著地增强了自身的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和保政治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