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
季玲更新时间:2019-07-22 14:58:0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身份与行为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议题。随着建构主义流派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兴起,作为建构主义核心概念的身份成为国际关系分析的重要变量之一。受到结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长期影响,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存在一些重要缺陷。为了开拓国际关系身份研究的视野,本书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关系本位思想的基础上,对身份概念进行了重构,提出了关系导向身份的概念,将情感的驱动性以及情感与认知因素的互动作为研究身份转化问题的关键,提出了身份建构的情感动力框架。本书还通过考察东亚合作进程中“东亚共同体”身份符号的兴起和弱化,说明了本书提出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复杂多变的国际现象所具有的适用性。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季玲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美英核合作关系资料选编(1940~1945)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不但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而且首次在实战中向世人展示了这种武器前所未有的惊人破坏力。事实上,战时美国“曼哈顿工程”所研制出的原子弹,是美英两国政府与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翻译、选编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本书旨在将英美两国先后步入核研究领域和最终联合研发原子弹的历程,以及两国战时核领域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特征,呈现在读者面政治22万字 - 会员
中东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8期)
《中东研究》是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唯一一本专门以中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集刊,涉及中东政治、中东经济、中东文化、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等内容。集刊围绕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中东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及其影响展开分析研究。本辑共计12篇文章,分为特稿、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宗教与社会问题、埃及史研究4个栏目,对学界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政治16.4万字 - 会员
西方与中亚“5+1”合作研究
近年来,世界主要力量纷纷与中亚建立“5+1”合作机制,这一新的多边合作模式成为中亚多元化外交的标配。五国将此作为地区博弈的重要砝码,域外力量则希望借此扩大对中亚的整体影响。西方与中亚“5+1”合作机制建立时间早、覆盖领域广,发展成熟,是各自中亚战略的主要实施工具。本书梳理了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与中亚“5+1”合作的基本形式、主要内容、政策目标,对其战略本质和共有规律进行了总结。中国与中亚的“5+政治17.7万字 - 会员
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
本书研究对象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重在厘清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框架、构成,分门别类梳理国际安全的规则,使人们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概貌和各国需遵循的各领域的国际安全规则有一个全面认知。本书厘清了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定义及内涵,阐述了其评判方法、标准及框架;追踪和总结了国际安全秩序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并据此给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政治33.3万字 - 会员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基础是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等,既是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客观需要。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更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文明交流互鉴则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与重要环节。政治11.9万字 - 会员
相识与缔约:俄国早期对日交涉(1697—1855)
本书以大航海时代下全球殖民扩张为广阔背景,以俄日互识为切入点,有序探讨两国早期关系的发端、发展、延续、突破与延伸,呈现两国之间“好奇”“试探”“警惕”“接触”“冲突”与“睦邻”的历史过程,总结出俄日早期关系史的显著特征(特殊规律)和依循的历史普遍规律。本书立足于全球史和东北亚区域史的历史记忆,构筑自成一体的世界史视野下的俄日早期关系史叙事体系。政治25.9万字 - 会员
中国对外关系(1978~2018)
本书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中国为何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就对外关系而言,则是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书中作者都是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界相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深政治25.7万字 - 会员
云大地区研究(2019年第2期/总第2期)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经略的重点地区,其大量主题既具有显著的地区特性,也具有普遍的全球性意义。政治14.2万字 - 会员
东亚视阈下的明初中琉关系研究(1368—1435)
本书将明初近70年的中琉关系置于东亚区域秩序演进的整体视阈下进行探讨。通过搜检关联性史料,依托奉天门晓谕、杨载凿空、李浩市马、梁民出使、地保奴移居、吕渊使日、柴山渡琉等重要交往事件,分析明朝与琉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兼及其与北元、高丽、朝鲜、日本、倭寇等的内在联系,尝试构建立体、动态、系统的“明初中琉关系相”,借以凸显明初东亚国家关系的广泛联动性和区域秩序构建的复杂过程。政治24.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