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震后开滦40年
张雨良主编更新时间:2019-03-15 15:19:09
最新章节:第76章 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震后开滦40年》一书的编写,采取分篇记述,纵贯主题的写实方法,书中分设了“抗震救灾创奇迹”、“改革创新谱华章”、“调整转型走新路”三个篇章,从时空、人物、事件三个维度涵盖了震后开滦40年的发展变化。全面真实地反映开滦震后40年的发展史实,讴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弘扬了开滦矿工顾全大局,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系统记述了开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改革成果,充分展示了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时代风采,宣示了开滦人在改革实践中奋力拼搏、求新达变、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品牌:新华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新华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雨良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我在二里头考古
本书是一部访谈录,采访对象是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研究、宣传、保护相关的15位亲历者:亲手剔出器物的特级技师,描摹古物的绘图高手,第一件青铜爵的发现者,掀开层层黄土的工地民工,守望遗址的普通村民,文保一线的文物干部,博物馆的志愿讲解者,满怀理想的实习生……受访者年龄从70多岁到20多岁,话题涉及的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通过访谈形式,拼接起一幅二里头“生命史”的立体全景图,记录与二里头邂逅的诸多文学17.5万字- 会员
解密中国大案6:情贪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记录了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重案要案,介绍了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事实,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以及他们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者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案件发生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发人深省的血的教训。本书为广大法学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实际案例,对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提高社会治安具有一定的意文学11.9万字 - 会员
清东陵被盗秘闻
一部揭秘中国清代皇家陵寝——清东陵多次被盗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通过详尽的史料搜集与深度挖掘,生动再现了清东陵被盗的惊心动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清东陵作为清代皇家陵寝的重要地位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随后,详细叙述了自民国以来,清东陵多次遭受盗掘的悲惨命运。从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大肆盗掘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到后续多次小规模文学11.9万字 - 会员
我,来自广院
作者潘奕霖,采访了卢静、康辉、叶蓉、史小诺、郎永淳、瑶淼、凯叔(王凯)、鲁健、邵圣懿、尼格买提等知名主持人,深入挖掘每个人的青葱岁月、入行苦乐、创业艰辛、生活所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也就是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他们对自己的母校,尤其是“广院”两个字有很深的情结,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这是一场关于青春、梦想、困惑与抉择的对话,欢迎热爱、向往播音的你加入,与10位优秀主持人相约文学16.5万字 衬纸:关于书籍、战争、逃亡与故乡的家族故事
本书为历史类图书,主要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是一本丰富、扎实的私人史及微观史。本书作者亚历山大·沃尔夫曾旅居德国柏林一年,研究自己的家族历史,本书即是这次调查的成果,该段历史涉及纳粹时期的德国出版史,一战、二战战场上的个人经历,纳粹时期的犹太人的逃亡、移民史等。该家族历史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的祖父,20世纪著名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他在1910年23岁时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是最早挖文学24.8万字- 会员
官鉴之亲情之殇
本书讲述了十四起,因亲情,友情,爱情而发生的刑事案件。作者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案件发生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犯罪分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发人深省的血的教训。文学13.2万字 - 会员
沙卜台:无锁的村庄
长篇纪实散文。《沙卜台:无锁的村庄》,无论选材视角还是乡土美学的独特建构,都称得上是一部具有史性价值和超越意义的精品力作,其所呈现的乡村图景、情感归依、社会变迁及文化记忆,浸透着中国传统村庄特有的人文底蕴和生命哲学,有一种别具一格和令人沉醉的诗性之美。文学14.6万字 - 会员
血染金陵:南京1937
一部深刻揭露和缅怀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反思,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与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绘了南京城在日军铁蹄下的惨状。从城垣的攻破到街巷的肆虐,从无辜平民的屠杀到妇女儿童的凌辱,一幕幕血淋淋的历史画面在书中得以真实再现。同时,作者还通过采访幸存者、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收集文学9.2万字 - 会员
企业家精神之光:深圳市光明区留创园10年50位创业者的故事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罗慧怡)当下,光明区正在汇聚国内外人才共建世界一流科学城,在此背景下,光明区留学人才的创业故事备受关注。日前,本报记者李军涛将其十年来对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50位创业者的报道集结成册,出版新书《企业家精神之光》。可以说,这些留学生创业者(以下简称“留创者”)的故事,对观察深圳乃至全国留学生创业,具有独特的标本意义;这些留创者的未来,对研究深圳乃至全国留学文学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