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8 18:24:05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创刊词 建立城乡社会学研究的视野
理论篇
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
一 城乡社会学的“费孝通传统”
二 城乡社会学的“点线面体”
三 城乡社会学的时代使命
中国“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与地方差异
一 中国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
二 城乡中国时代的“城乡社会”
三 “城乡社会”的地方差异
四 结语:“城乡社会”概念对于城乡关系研究的意义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
二 当前中国农民的家计模式与城乡二元结构
三 为什么农业和农村对农村弱势群体十分重要
四 乡村振兴战略的两种解读
五 结语
区域中国:乡愁与城愁的交融与舒解
一 高流动性与“无根化”:大转型时代当代中国城乡治理的制度与价值困境
二 新型城镇化:中国人乡愁与城愁舒解的双向交融平台
三 以城市群/区域中国统筹城市中国与乡村中国融合发展进程:乡愁与城愁的有效化解之道
区域社会研究及其对于理解整体中国的路径意义
一 从布罗代尔的地理时间说起
二 从区域发现中国
三 区域社会内部的超区域叙事
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去工业化”与乡村振兴形态
一 作为整治对象的“五违”: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工业化及其副产品
二 对“五违”的“四必”行动: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去工业化”及其动力
三 郊区乡村“去工业化”的代价:“五违四必”行动对郊区乡村的冲击
四 从低端制造业到配套式发展:紧密型城乡关系下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形态
五 结论:大都市郊区乡村振兴与城乡间发展权转移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
扶贫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后续发展路径选择
一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视角
二 个案概况
三 空间贫困:扶贫移民城镇化安置的理论依据
四 单兵突进:扶贫移民城镇化安置的多重风险
五 双轮驱动:扶贫移民后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六 结语
大城市郊区乡村的生活治理:从基本治理单元的视角
一 研究生活治理的基本治理单元视角
二 大城市郊区的过疏化与生活治理问题凸显
三 网格单元的组织化:乡村社区内部的联结机制
四 生活治理:党群工作与社区治理的结合
五 结论与讨论
田野篇
电商村落:网络社会与乡土社会的相互建构
一 研究缘起:困惑
二 田野进入:宴会
三 电商发展: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与市场建构
四 乡土重构:农村电商的家庭经营与弹性供给
代际支持、时空压缩与城市化模式
一 田野地点简介
二 田野经历与调研规划
三 老年人生活与社会转型
四 青年婚居模式与城市化进程
五 青年职业分化与城市化流动
六 调研心得与学术启发
地租经济、宗族村庄与现代生活
一 调研概况
二 村庄概况
三 工业化背景下的村庄社会性质
四 本地人的务工概况与务工逻辑
五 无压力社会与消遣性生活
六 小结
流动人口社区的治理样态与生活形态
一 社区概况:一个独特的流动人口社区
二 L社区的发展模式
三 社区治理:多元合作共治模式
四 社区居民:流动的农民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