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15:08:51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总序
自序 我的学术之路
第一章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考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散文认知怪圈与学术疑惑
第二节 “散文”概念内涵的扑朔迷离与出处的似是实非
第二章 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围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第一节 散文范畴与文本确定之讨论
第二节 学人对赋与骈文的直观认识
第三节 诗、文的原生属性与音乐标界的分野模式
第四节 骈文属性
第五节 赋之归隶
第三章 古代散文经典与儒学思想精髓
第一节 中国经学的守正创新与人文精神
第二节 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现代启示
第三节 华夏民族理想人格的基石——孔子仁学整体系统的重新审视
第四节 华夏文明的构建与古代政治的经纬——孔子礼学思想体系的重新审视
第四章 先秦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
第一节 《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与中国农耕文明——兼论经典训释变化与社会时代诉求转变之关系
第二节 《论语》的语言艺术
第三节 《中国历代文选》与散文民族特色
第五章 宋代散文的繁荣兴盛与文化底蕴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的演进与分期
第二节 作家投入与作品产出:数量统计及其图表显示
第三节 运行机制:多元并存与整合驱动
第四节 发展模式:群体式创作与流派型衍传
第五节 社会环境:崇文意识与文化氛围
第六节 创作主体透视:知识结构与群体意识
第六章 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
第一节 “记”体散文的勃兴与新领域的开拓
第二节 书序的美学变化与长足发展
第三节 题跋的创制及其趣韵风神
第四节 文赋的脱颖与文艺散文的诞生
第五节 诗话、随笔的创造与日记范式的确立
第六节 体式创新的时代基因与宋代文人的体裁意识
第七章 论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与发展
第一节 宋初骈、散两派的并峙
第二节 时文、古文的对垒相埒
第三节 文风新变与“有愧于古”
第八章 欧阳修文道观生成与散文创作实践
第一节 欧阳修文道观的生成创构与文化语境
第二节 欧阳修文道观的表述媒介与内涵创新
第三节 欧阳修文道观的文化实践与革新策略
第九章 苏轼人文史观与《六一居士集叙》
第一节 苏轼人文史观:儒学思想“功与天地并”
第二节 苏轼人文史观的文化诠释与孔孟韩欧的文脉传承
第三节 苏轼人文史观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第四节 苏轼人文史观的生成基础:“奋厉有当世志”
第五节 苏轼人文史观的文化实践:“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第六节 苏轼人文史观的思考启迪:“国家之存亡,在道德之深浅”
第十章 苏轼的人文思想与文化创造
第一节 苏轼的非凡处:“深于性命自得”
第二节 苏轼人文史观:“功与天地并”
第三节 苏轼书法独创:“端庄杂流丽”
第四节 苏轼“以诗为词”:“新天下耳目”
第十一章 黄庭坚的散文创作与艺术境界
第一节 现存山谷散文数量统计
第二节 前人视野中的山谷散文
第三节 山谷散文分类考察
第四节 黄庭坚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其人文精神
第五节 中国古代传世的第一部私人日记——论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
第十二章 李清照散文的多维审视
第一节 易安传世的散文作品及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抒写性情,广寓识见:易安散文的立意
第三节 含纳丰富,意蕴深厚:易安散文的储存信息与潜在意识
第四节 灵活变化,跌宕多姿:易安散文的结构方法与布局安排
第五节 典赡博雅,精秀清婉:易安散文的语言文采与艺术风格
第十三章 杨万里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杨万里的文化定位与研究缺憾
第二节 杨万里的文化视野与深厚底蕴
第三节 杨万里的文化情怀与使命意识
第四节 杨万里的文化理念与创新实践
第五节 杨万里的文化影响与当代启示
第十四章 辛弃疾散文艺术论
第一节 人格与文格的统一:稼轩散文的立意与境界
第二节 抗战实践的艺术结晶:稼轩散文的针对性、现实性与社会性
第三节 兵法与文法的融合:稼轩散文的结构与层次
第四节 学养与笔力的造型:稼轩散文的语言与节奏
第十五章 古代散文史料文献的发掘与运用
第一节 古籍善本与史料考镜
第二节 苏轼与黄庭坚行谊考
第三节 黄庭坚宗族世系新考
第十六章 中国散文的当代思考
第一节 人文思想与人类生存:苏轼《六一居士集叙》的人文内涵
第二节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散文研究的人文内涵与价值引领
第三节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与散文创作
后记
杨庆存著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