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16:54:00
封面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出版说明
自序
第一编
中国古代对诗歌之人生意义的理解
一、“不朽之盛事”
二、“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以诗为性命”
四、“文字留传胜子孙”
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一、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其实践
二、隐逸的文学化
三、高士形象的成立及对后世的启示
四、陶渊明与中国古代隐逸传统的形成
超越之场:山水对于谢灵运的意义
一、从感事到感物
二、玄言诗:山水的哲学意味
三、游览诗:精神超越之场
四、山水:自由的象征性占有
美感与性感 ——先唐诗歌对女性美的表现
一、单纯之美感
二、女性美的官能感受
三、性感之美及其变态
李杜苏诗歌的时间意识及其思想渊源
一、三首诗中的时间感觉
二、李白与杜甫的时间意识
三、苏东坡诗中时间意识的变化
千古艰难唯一死 ——易代之际的生存伦理及历史相似情境的诠释
一、“死无遗憾惜公迟”
二、传承文化作为偷生的一个理由
三、出处与守节的“分谊”
四、超越“出处”的文化选择
第二编
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
一、“老”与杜甫的诗歌批评
二、由生命体验到美学趣味
三、杜甫写作的老境
四、老境的两个层面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六、“老”眼观杜诗
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演变
一、对“五言长城”的叩审
二、对“思锐而才窄”的检讨
三、写意特征与程式化的倾向
四、范型演变的轨迹
五、刘长卿七律的历史地位
六、刘长卿诗歌的总体评价
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 ——韦应物的诗史意义
高洁背后的世俗
良心·吏隐·郡斋诗
作为人生境界和艺术理想的散淡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一、妻子形象的缺席
二、作为题材的妻子
三、作为读者的妻子
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 ——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一、韩愈诗歌评价的戏剧性变化
二、韩愈诗歌的生涩感
三、韩诗取材对“雅”的颠覆
四、韩诗声律的反和谐倾向
五、韩诗语言的反传统特征
六、审美意识的变异与韩诗的划时代意义
七、追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过度修辞: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
一、通感与“代语”
二、是感觉还是修辞?
三、过度修辞与“师心”
第三编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 ——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一、关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三个偏见
二、清代诗学提供的另一种历史认知
三、清代诗学实践与传统的再思
四、在中国发现批评史
以高行卑:中国古代文体 互参中的体位定势
一、历代文学中的文体互参现象
二、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原则
三、诗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原则
四、诗体内部互参的体位问题
五、词曲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问题
六、赋、史传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原则
七、古文和时文互参的体位原则
八、“本色”“破体”与文体互参
九、“木桶原理”与以高行卑的美学依据
十、余论
中国古代文论对审美知觉的表达及其语言形式
一、审美概念的价值分类
二、绝对正价概念
三、有限正价概念
四、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一——补充法
五、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二——排除法
六、有限正价概念的表达之三——限制法
七、有限正价概念表达法的综合运用
八、负价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九、中性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情景交融与古典诗歌意象化表现范式的定型
一、“情景交融”溯源
二、如何理解和界定“情景交融”?
三、中古诗歌的情景结构
四、唐诗情景关系变异的理论迹象
五、大历诗歌中的意象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