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7-24 16:06:01
封面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时代人物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王继才、王仕花守岛的故事
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
开山岛上温馨的元宵节
“回家”过年 ——“时代楷模”王仕花带全家春节坚守开山岛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
王仕花说:那份关怀让我暖暖的 ——第一个没有王继才的元旦
手捧滚烫故事 传递楷模精神
百日再上开山岛
王继才的故事与新闻工作者的“四力”
一个人感动一个国 ——王继才去世何以震动国人
王继才的感召效应
开山岛上的第30个劳动节
开山岛上的团圆饭 ——和王继才王仕花一家一起迎新春
一场演出 只为两个观众 ——曲艺明星为“时代楷模”王继才夫妇送去专场演出
每一次流泪都是新感觉 ——采访宣传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事迹札记
那是一束光照耀灵魂 ——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28年的爱国情怀感动江淮大地
王继才夫妇28年孤岛守海防 ——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
郇华民:一个大写的教育者
科研永恒 风范长存 ——追记著名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赵守训
实现科学界的“帽子戏法”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
冯端:人生四境
坐拥书城为汉学 ——追忆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
信仰之花永绽放 ——采访和宣传王强事迹札记
三千万次挤压让人流泪
走不尽的山路抹不完的泪
故乡的魂
小院不了情 ——许杏虎、朱颖和当农民的爸爸妈妈
文化记忆
南京明城墙:一座古城的文化自信
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交融 ——从浙江“八八战略”到南京高淳慢城
破解两亿年前昆虫的真实颜色
一座金陵城 千年佛脉传
老门牌:南京城的记忆密码
找回街巷里的乡愁记忆 ——南京用精细化整治留住背街小巷的老味道
青山忠骨在 英魂励后人
领略这片土地独特文化魅力
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江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秦淮河再现“桨声灯影”
《颜氏家训》涵养千年清正家风
月明衣上好风多 ——看十里淮扬如何涵养新家风
“老祖宗的手艺要传,更要创” ——文创让南京非遗实现美丽蝶变
书香致远 故纸弥新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影印纪事
南京白局:唱出一座老城的腔调
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
金陵牛首朝天阙 文化生态引客来 ——江苏南京牛首山推行文化生态旅游成效显著
又是一年灯会,依然十里秦淮 ——秦淮灯会的文化传承
看南京如何设计博物馆
“活”了地名 添了记忆 ——南京市区划调整中地名选择的得与失
秦淮河:桨声灯影逢盛世
美术馆如何告别“开开关关”
舞台要戏 校园要艺
穿越百年的艺术魅力 ——南京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首次对外开放
佛像的“时空对话” ——“犍陀罗佛像艺术展”“青州佛像艺术展”南京开展
揭开隋炀帝墓真容
“无言之泪”走出岁月封尘
三问“明皇宫遗址上建高楼”
一只元青花梅瓶背后的文化交融
歌剧《运之河》: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山水不语 自成传说 ——江南水乡宜兴见闻
乌衣巷: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记忆
秦淮河文保古宅被毁,谁之过
歌剧《秋子》:用理性反思战争
校园话剧吹皱话剧市场一池春水
继往圣绝学 续古籍新生 ——200部国家珍贵古籍亮相南京图书馆
两座古城的约定 ——扬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在扬州联合办展
历史不是可以随意捏的橡皮泥 ——南京市旅游委员会“调整民国文化讲解词”引争议
深夜书房 为读者留盏灯
南京:新建城门连接明城墙,值不值
流星王朝的遗辉
非遗传承,难在哪儿?
“书”途何归? ——由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升级改造带来的思考
南京先锋书店:守望精神家园
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
南京名人故居多数闭门拒客
千年苏绣:寻觅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城市化,莫把历史制成标本 ——南京三座文化地标的三种不同命运
探秘古泗州城
探索之路
省委书记三问问醒了谁
我们欠长江一个深深的道歉 ——江苏“治已病”“治未病”修复长江生态
徐州马庄:从“物质翻身”到“精神富有”
是什么拨动了江苏发展的琴弦
先富怎样帮后富 ——探寻江苏共同致富的文化基因
江苏:“富民思维”撬动发展杠杆
跨越大江的融合 ——江苏苏南苏北协调发展之道
看江苏经济如何逆势上扬
“强富美高”:看江苏如何绘发展蓝图
南京高淳发展证明: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一座千年古城的“生态自觉”
江苏科技助力发展:苏北短板变长
江苏:科技磨砺创新剑
多还旧账,不欠新账 ——江苏发展生态经济调查
“慢哲学”下的高淳实践 ——在“慢”中感受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寻求经济与民生平衡发展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 ——管窥江苏的经济增长方式
采沙毁堤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