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21 04:22:42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出版前言
导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形态?
一 理解世界的“哲学方式”的超越
二 一种新的“世界观”的阐释
三 社会、历史的全新把握
四 社会认识论和“历史阐释学”的探究
五 鲜明的“人学”归旨与思想特征
上篇
第一章 马克思“新哲学”的产生
一 时代变迁与现实境遇
二 黑格尔哲学及其解体
三 社会主义思想的嬗变
四 启蒙教育与早期探索
五 思想的传承、剥离与重构
第二章 求解“社会之谜”和“历史之谜”
一 自由、自我意识和理性
二 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
三 国家与市民社会
四 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
五 劳动异化及其扬弃之径
六 唯物史观的建构
第三章 资本逻辑的批判
一 政治经济学“转向”的哲学意蕴
二 资本的逻辑和把握现代社会的方式
三 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基本经济范畴
四 资本的逻辑和财富的双重含义
五 资本的萌芽、扩张与最终命运
第四章 世界史观与社会形态的演进
一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 社会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三 社会有机体的层次结构
四 东方和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
五 “唯物史观”的科学界域
下篇
第五章 “第二小提琴手”的理解和阐释
一 恩格斯参与了马克思思想的创造
二 世界模式论:自然—社会
三 人类起源论:家庭、所有制和国家
四 辩证法“本质论”、“规律论”
五 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
第六章 “列宁构想”
一 “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
二 辩证法的要素、原则与体系
三 政党、国家与革命
第七章 俄—苏模式
一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两种类型
二 普列汉诺夫的阐释
三 德波林首次提出的“提纲”
四 布哈林对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
五 阿多拉茨基:文献专家的理解
六 米丁所完成的体系化工作
七 四十余年的理论论争及其后果
八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
九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学者的反思
第八章 当“革命机遇”丧失的时候
一 物化、阶级与意识革命
二 理论与实践关系再反思
三 实践哲学的基本意旨与构想
四 批判理论与否定辩证法
第九章 另类视角——现当代西方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哲学
一 黑格尔主义者
二 “历史主义贫困论”
三 “人学空场论”
四 现代系统论
五 马克思的“幽灵”
第十章 再生形态——当代中国境域中的马克思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当代境域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景观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索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比较视野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面向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书名、刊名索引
主题索引